• 学术研究
  • 首页  学术研究
    • 2023.02.17
      2023年1月14日至15日,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守正与创新研讨会》在202会议室及线上成功举办。陈志敏副校长、王志强院长先后代表复旦大学及法学院致辞,向与会嘉宾表示衷心感谢。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薛捍勤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和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黄惠康教授等三十多名国内资深国际法学者及知名青年学者与会,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指导思想,深入探讨中国国际法理论研究的守正与创新。陈校长在致辞中首先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积极响应,在新时代对“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守正与创新”进行深入研讨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长期以来,复旦大学高度重视国际问题研究与法学等学科的建设发展并致力于为开展大国外交、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作出学界贡献。今后,复旦大学也将继续充分发挥科研保障作用,与各位同仁携手努力,促进涉外法治研究。最后,陈校长表示本次与会嘉宾都是中国国际法学界的代表性学者,希望本次研讨能给参会嘉宾带来更多启发。王志强院长在致辞中首先热烈欢迎各位嘉宾新年伊始,在百忙中抽空与会,并借此机会对各位长期以来对复旦大学国际法学科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也十分期待本次高端研
    • 2022.12.28
      2022年11月至12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复旦“刑法之道”系列学术讲座顺利举办并圆满落幕。本系列讲座以“比较刑法思维的养成与实践”为主题,由五场讲座组成,详细报告了以德、法、日、英、美为代表的域外刑事制度、刑事实践以及比较法的研究与写作方法。第一讲:法官法律发现的方法与标准——以中德关于诈骗罪司法实务比较为切入点2022年11月12日晚,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之道”系列讲座正式开讲,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教授发表了开幕致辞,对系列讲座的主讲人、评议人、参与人、工作人员以及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表示了感谢,并指出,本次系列讲座涉及面广,着重运用比较刑法思维研讨刑法学科中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能够增益同学们的学术能力。(汪明亮教授致辞)第一讲的主题为“法官法律发现的方法和与标准——以中德关于诈骗罪司法实务比较为切入点”,由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候选人陈晰主讲,南京大学法学院马春晓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喻浩东博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刘赫博士和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帆律师评议,由复旦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海燕主持
    • 2022.12.27
      主讲人:付玉明,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教授、《法律科学》副主编与谈人:徐凌波,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与谈人:张永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持人:杜宇,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2022年12月17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复旦“刑法之道”系列学术讲座第五讲顺利开讲,寓示着“刑法之道”系列讲座的圆满落幕。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刑法学的比较法研究与写作”,由《法律科学》副主编、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付玉明教授主讲,南京大学法学院徐凌波副教授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张永强副教授与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杜宇教授主持。讲座伊始,杜宇教授简要说明了本次讲座的背景,分别介绍了主讲人和与谈人,并总结了“刑法之道”系列讲座的主旨和历次主题。(杜宇教授主持)一、主讲环节付玉明教授首先说明了近代西学东渐对人文社科学术理论的影响,他指出,西方现代刑法学体系为中国刑法学研究提供了知识给养、确立了学术体系并树立了学术规范,这是比较法研究最初的由来和意义。付玉明教授从两个层面——宏观的法学研究范式与微观的法学论文写作方法——展开论述。(付玉明教授主讲)(一)法学研究的范式转换:从比较借鉴到自主创新
    • 2022.12.27
      2022年12月24日,“新时代文化创新与法治建设研讨会”暨上海市法学会文化产业法治研究会2022年年会在线上顺利举行。本届年会由上海市法学会文化产业法治研究会和复旦大学法学院共同主办。来自上海市人大法工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高校的学者,腾讯集团、阿里巴巴文化娱乐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上海文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及中联律师事务所、清律律师事务所、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上海董道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业界代表出席会议。开幕式会议开幕式由上海市法学会文化产业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法学院葛伟军教授主持。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上海市法学会文化产业法治研究会会长、上海大学法学院李清伟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上海市法学会施伟东副会长在致辞中向克服时艰的与会同仁们表达
    • 2022.12.15
      主讲人:刘璐,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与谈人:袁小玉,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与谈人:吴雨豪,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与谈人:马路瑶,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主持人:唐韵,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2022年12月10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复旦“刑法之道”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线上顺利举行。本讲主题为“犯罪学实证研究与政策应用的英美经验:以循证警务为例”,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刘璐博士担任主讲人,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袁小玉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吴雨豪博士和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马路瑶博士担任评议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唐韵博士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主持人唐韵博士首先对参与者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主讲人和与谈人。(唐韵博士主持)一、主讲人报告刘璐博士首先澄清,犯罪学实证研究主题的划分没有天然的国别疆域,本次讲座主要讨论的循证警务虽然起源、研究和实践主流是在英美,但并不是一个专属英美两国的概念。希望通过本次讲座抛砖引玉,与参会者深入交流。(刘璐博士主讲)(一)实证研究与循证决策刘璐博士从“是否可以同时服用布洛芬和咖啡”的例子引入,指
    • 2022.12.14
      2022年12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立余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和校内外专家学者带来一场题为“国际经济法中的反补贴规则动态”的线上讲座,复旦大学法学院龚柏华教授主持并致欢迎辞。韩教授首先从今年最值得关注的补贴与反补贴讯息说起。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与《芯片和科学法》,利用大规模产业补贴限制中、欧相关领域发展。欧盟一方面予以反对,另一方面迅速形成在域内制定类似法规的政治共识,同时新近通过的《外国补贴条例》更是开辟补贴规则的新天地。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国际经济法学人有必要思考“补贴与反补贴规则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针对讲座题目,韩教授从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渊源,补贴与反补贴的关系和适用范围,以及规则动态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展开深入剖析。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活动”的具体业态繁多,涉及诸多领域、产业链环节和市场参与者;“调整”至少包括促进和限制两个方面,覆盖市场进出、财产权益、市场秩序和价值取向等问题;“法律规范”涵盖国内法和国际法、公法和私法等领域。因此,国际经济法中的补贴与反补贴问题无疑复杂多变且动态演进。研究“动态”的前提是确定一个相对
    • 2022.12.13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化落实“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战略部署,2022年12月3日,由复旦大学国际经济行政法圆桌论坛、复旦大学智慧法治实验室主办,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行政法团队承办的“国际贸易规制法与海关法”峰会成功召开。本次峰会围绕“国际贸易规制法与海关法”主题,在“国际经济行政法学”的理论框架下,设置国际经济行政法学科建设与未来发展、国际海关法与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与治理以及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具体议题。上海市法学会原会长、上海市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沈国明讲席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王志强院长、陈力副院长、杜宇副院长等领导和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上海海关学院、南京大学、厦门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海关等高校、司法、行政部门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专长展开热烈研讨,为国际应对、国家治理、民权保障提供智识支持,为全球治理下的中国国际贸易规制与海关
    • 2022.12.12
      主讲人:赵新新,上海政法学院警务学院讲师与谈人:张梓弦,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与谈人:郑超,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与谈人:杨军,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主持人:毕海燕,复旦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22年11月26日下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复旦“刑法之道”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顺利举行。这一讲的主题为“日本自由刑改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由上海政法学院警务学院讲师赵新新博士担任主讲人,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梓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郑超博士、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杨军博士担任评议人。复旦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海燕担任主持人。主持人毕海燕博士首先对讲座背景作了说明,并介绍参与讲座的诸位学者。(毕海燕博士主持)一、主讲人报告环节(一)日本拘禁刑的创设2022年6月13日,日本参议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现行刑法的议案,在对日本《刑法》第九条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创设了“拘禁刑”,议案于三年后生效。在现行刑法中,日本自由刑包括惩役和禁锢。惩役指将服刑人员拘禁于监狱,强制服刑人员参加劳动
    • 2022.12.08
      2022年12月1日晚19时,复旦大学法学院、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和中外商法论坛联合举办的商法系列讲座第三讲“董事信义义务的新发展:公司法修订的可能突破”在线上顺利举办。全国各地来自法学院校和实务界的800多名师生和专家参加了讲座。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建伟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惠忠律师、北京大学法学院许德峰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傅穹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李小宁副教授参与与谈。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葛伟军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召集人、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季立刚教授的热情致辞为讲座正式揭开序幕。本次讲座聚焦于《公司法》修订草案中的董事信义义务条款,从立法论的角度探讨了应当负有信义义务的主体(who)与信义义务应当包括的对象(whom)。首先,李建伟教授指出,从现行法解释论的角度看,董事信义义务指向的对象应包括公司、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其中,对股东的信义义务体现在对《公司法》第152条、《公司法解释(三)》第27条第2款、《公司法解释(四)》第12条以及《证券法》第85条的一贯解释之中。而对债权人的信义义务,虽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