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研究
  • 首页  学术研究
    • 2021.10.20
      2021年10月15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必由之路”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上海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袁真富教授主持,由华为公司中国区知识产权维权总监李学军先生担任主讲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许多师生和实务届人士旁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主讲人李学军先生介绍了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核心业务范围以及公司文化。华为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其在业务上重点聚焦于ICT技术,并面向普通消费者、电信运营商以及全球政府和行业客户这三类用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接下来,主讲人转向了华为公司的法务业务,介绍了华为法务部的基本情况。华为法务部成立于1995年,分为法律事务部和专门的知识产权部两个部门,为遍及全球的华为分支机构提供服务。然后,主讲人重点聚焦于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在支持技术创新、积累高质量专利以及参与标准制定等几个方面展开了介绍。首先,华为公司始终注重技术创新,将约15%的公司收入用于技术研发。其次,华为公司
    • 2021.10.18
      2021年10月12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特聘教授黄惠康老师应邀做客“汝璈法务讲坛”,为法学院师生带来一场有关孟晚舟事件解读的国际法前沿热点讲座。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力教授致欢迎辞,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顾问张乃根老师主持本场讲座。黄惠康教授首先强调应将孟晚舟事件置于“两局”交织的时代背景之下,它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激烈碰撞的一个缩影,又是中美世纪国运博弈大棋的一着。随后,黄惠康教授以“设局—破局—结局”为线索,梳理并分析了孟晚舟事件的始末。黄惠康教授认为,孟晚舟事件是美国牵头、加拿大配合、汇丰银行“胁从”的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操弄,而中国政府自始至终展示出充分的外交定力,准确采用政治、法律“双管齐下”的破局策略。黄惠康教授提出,外交斗争和法治武器在维护中国公民海外合法权益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精准反制、华为律师团队的精彩抗辩和适时反诉,都紧紧抓住孟晚舟事件背后的政治图谋以及程序正义这一法治圭臬,由此以强有力的法理和证据,揭穿美、加两国合谋拘禁中国公
    • 2021.10.13
      2021年10月8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十九期——“视频化浪潮下的知识产权问题”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忠法老师主持,由哔哩哔哩(bilibili)法务部总经理刘楠女士担任主讲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许春明老师担任评议人。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许多师生和实务界人士旁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主讲人刘楠介绍了互联网内容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近五年来,视频内容占比重大。除了影视剧相关视频外还出现了自制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视频化”已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浪潮。然后,主讲人从平台自制内容的不同项目阶段(立项开发、投资、拍摄制作、宣传发行、价值实现)出发,介绍了平台自制内容的知识产权合规关注点,着重从平台内容审核的法定义务分析内容平台应如何进行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平台的内容审核义务包括作品上线前的内容安全审查义务、被称为“红旗原则”的注意义务,以及作品上线后的“通知删除规则”。实践中,原先主要针对长视频的“红旗原则”被泛化适用于短视频内容平台,同时“通知删除规则”没有被充分重视。这就造成了短视频平台承受着较重甚至不尽合理的内容审查负
    • 2021.09.23
      2021年9月17日下午6点,“跨境争议解决的若干难点与对策”讲座在复旦大学廖凯原法学楼202会议室成功举办。讲座由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段祺华律师主讲。段祺华律师曾担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是电影《梦境人生》的编剧导演投资人,电视剧《金牌律师》的编剧投资人。复旦大学王志强院长、陈力副院长、班天可副教授、陈立副教授、朱丹副教授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法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王志强院长对于段祺华律师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感谢,并向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对段祺华律师的经历做了简要介绍。随后,王志强院长向段律师赠送了《复旦大学法学院历史图片集:百年法律教育珍档》并邀请段律师作为主讲人开始主题讲座。首先,段祺华律师就目前我国跨境争议解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现有中国籍律师参与国际诉讼仲裁的比例和现状不容乐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涉外律师人才的不足。由于处理国内案件与国际案件之间方式存有巨大差异,因此,希望各院校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段律师指出目前我国跨境争议解决的难点主要在于:第一,管辖权问题。段律师以中兴案件、湖南神力集团案件和孟晚舟案为例,抽丝剥茧地分析了案件中出现的程序
    • 2021.09.23
      2021年9月17日下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十七期——“国际经济法中的国有企业”系列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蒋超翊主持,由四位长期从事国有企业法律问题研究的优秀学者担任主讲人,她/他们包括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毕莹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车路遥讲师、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丁如副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孙南翔副研究员。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师生和实务界人士旁听了此次讲座。随着中国国有企业国际化程度和跨境影响力的加深,中国与传统国际规则制定者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如何制定更有效的国有企业规则成为国际法领域的焦点问题,四位老师围绕这一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分别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由浙江大学毕莹副教授以“国有企业国际造法走向与因应:一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尝试”为题做了报告。毕莹老师先以不同角度分析了有关国有企业的国际造法走向。随后,基于卢曼、托依布纳等人的思想,以独特视角提出了有关我国未来应对措施的新思考:未来我们能否以“经济-政治-社会”三维视角出发,设计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程序/组织法律机制,以替代现行“经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