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研究
  • 首页  学术研究
    • 2022.12.07
      2022年11月29日,第二十三期复旦大学法学院——盈科学术午餐会在廖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如期举办。本期午餐会由刘忠老师做题为“冤错案件事实认定机制二阶分析”的报告,由杨依老师做评议,主持人班天可老师和其他参会师生围绕主讲人的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并展开了充分讨论。刘忠老师从卢曼对“二阶”的定义,引入此次报告的主题,强调刑事案件往往易于被公众认知,牵动政治评价。从辨析“假案”“冤错案”的不同,与“历史遗留性质的案件”的对比,提示认为时下纠正的冤错案件,主要是事实问题。不同于法律适用,对于事实问题,由于不同经历、教育背景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侦查与审判对同一事实认定的差异。这一差异,更表现在原审与复审的对立。原审作为亲历者,信息更充分,复审者是纸面阅读者。案件进入复审,往往已经过了十几年,在代入案件影响判断的时代氛围、无言之知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对于部分案件假冒“真凶”出现,原因在于1990年代特殊的法制新闻报道环境、看守所关押等因素。通过例举《马丁盖尔归来》提示,案外人假冒,并不困难。犯罪的发生、犯罪的认定,具有复杂性,“天下无罪”、“天下无冤”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不是从大叙事而是从微观的认知发
    • 2022.12.06
      2022年11月30日19:00-21:30,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国际法学术周”系列讲座第四讲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大国管辖权之争与《海牙管辖权公约》的谈判”,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刘桂强老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何其生教授担任主讲人,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力教授担任与谈人。本次讲座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有关规定通过线上形式进行,来自国内各高校、各实务机构的一百六十余名师生观看、参与了此次讲座。第一环节:主讲人讲座环节何其生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国际管辖权公约的谈判现状及重要意义,认为管辖权公约作为涉及国家司法主权的重要公约,是政府间国际组织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国际民事诉讼领域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并进一步提出“中国参与谈判的方案应当开放还是保守?”“应当适用何种原则解决涉外民事管辖权的积极冲突?”以及“面对我国涉外管辖权基础制度不完善的现状,应当如何谈判?”等问题,引起参会师生的关注和思考。在第一阶段,何其生教授以“Oppo诉西斯威尔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引出“大国管辖权之争”的话题,评述平行诉讼的不足,并总结了当前世界范围内解决平行诉讼的基本方式。基于此,何其生教授介绍了海牙管辖权公
    • 2022.12.03
      2022年11月29日,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国际法学术周”系列活动第三次讲座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当代中国国际法基本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由复旦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张乃根主讲,上海大学法学院李本教授担任与谈人,并由我院马忠法教授担任主持人。逾两百名复旦大学校内外师生、实务界人士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Part1主讲人讲座环节张乃根教授首先指出研究当代中国国际法基本理论的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中国的巨变深刻影响着世界及其大变局的走向。与此同时,中国坚持对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应体现中国和平外交和人类共同利益的国际法及其基本理论创新,势在必行。创新,离不开传承,我们中国国际法学者需要传承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近代国际法,更要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张教授紧接着回顾和梳理了近现代国际法学史,并将开创性或创新性的国际法基本理论放置于一定的国际关系或历史条件下,理解其与时代的关联性及其相比前人的新颖性,并从中引出三点对当代中国国际法基本理论创新的启迪。第一,调整主要为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因特定国际关系而生,又为其所用。第二,不同时代的国际法及其基本理论
    • 2022.11.29
      2022年11月27日,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及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疫情防控政策的有关规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各高校以及实务界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言,复旦大学法学院多名研究生旁听学习。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张乃根在致辞中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举办研讨会的传统,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研讨会围绕二十大报告中的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共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的重大理论问题”共有八位专家学者发言,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许春明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王迁作题为“技术措施条款的修改和技术措施的保护”的主题发言,他指出《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三款未涵盖接触控制措施的问题,并提出可以通过《实施条例》或司法解释来扩大解释条文概念;张乃根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知识产权立法导向”这一主题,提出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时需要首先实现知识产权立法现代化,规则制
    • 2022.11.23
      第一讲:WTO改革视野下的谈判功能重振和争端解决机制2022年11月21日晚,由我院主办的“国际法学术周”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系列讲座第一讲主题为:“WTO改革视野下的谈判功能重振和争端解决机制”,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石静霞教授主讲,我院龚柏华教授担任与谈人,本次讲座由我院梁咏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逾两百名复旦大学校内外师生、实务界人士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图一:部分线上会议参会者一、主讲人讲座环节图二:石静霞教授讲座伊始,石静霞教授指出WTO当下面临的危机,背后反映出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对于多边经贸体制的冲击,也折射出更广泛意义下多边主义的危机。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方式面临僵局,日益难以回应现实中经贸领域面临的新兴问题。与此同时,WTO成员近年来以“联合声明倡议”(JointStatementInitiative)的形式发起开放式新诸边谈判模式,并取得明显进展,其中WTO关于服务业国内规制的诸边谈判(WTOJointStatementInitiativeonServicesDomesticRegulation)已于2021年9月结束谈判,并达成最终文本协议。该模式在法律和政治层
    • 2022.11.18
      致辞人:汪明亮,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人:陈晰,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候选人与谈人:马春晓,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与谈人:喻浩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研究员与谈人:刘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与谈人:杨帆,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学博士主持人:毕海燕,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22年11月12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复旦“刑法之道”系列学术讲座拉开序幕,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教授为本次系列讲座发表致辞。本次系列讲座第一讲的主题为“法官法律发现的方法和与标准——以中德关于诈骗罪司法实务比较为切入点”,由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候选人陈晰担任主讲人,南京大学法学院马春晓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喻浩东博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刘赫博士、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帆律师担任评议人。复旦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海燕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主持人毕海燕博士首先对讲座基本信息作出说明,并介绍了致辞人、主讲人和与谈人的学术科研成就。(毕海燕博士主持讲座)一、讲座致辞环节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
    • 2022.11.16
      2022年11月12日,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条约解释的国际法与国内法新实践研讨会》在我院202会议室及线上成功举行。这是继2019年、2021年的条约解释问题研讨会之后,复旦大学法学院第三次就这一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主办研讨会。我院副院长李世刚教授代表法学院致辞,对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介绍了我院张乃根教授与研讨会有关的学术专著《条约解释的国际法》荣获2022年第十五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的情况和我院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举措及进展,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嘉宾主持或发言。我院国际法学科张乃根教授、马忠法教授、蔡从燕教授和蒋超翊青年副研究员以及部分师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参会。近300余名校内外师生及实务界人士在线下和线上踊跃参会,并与发言嘉宾开展互动讨论。本次研讨会围绕国际法院、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等国际裁判机构晚近对涉案条约的解
    • 2022.11.15
      2022年11月13日8:30—12:00,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战争与和平法》译著发布会暨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国际法理论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有关规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会分为发布和理论研讨两部分,分别由复旦大学法学院蔡从燕教授与马忠法教授主持,复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监徐晓明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马呈元教授(中文首版《战争与和平法》(三卷本)主译者)、厦门大学法学院徐崇利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罗国强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蒋超翊及翻译团队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王秋雯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赵建福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胡玲博士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荆鸣博士等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国内各高校、各实务机构的一百七十余名师生线上观看、参与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半程议程为各位领导、嘉宾的致辞与译者介绍。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首先做开幕致辞,对《战争与和平法》译著的发布表示祝贺。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2.11.14
      受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复旦大学法学院于2022年11月12日主办了“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复旦大学法学院从事合同法教学研究工作的相关教师与部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沪实务专家共同研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的重点条文,就理论观点与实务难点充分研讨,并对《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融入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世刚教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背景,并对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会、提供智慧表示感谢。研讨环节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中心主任班天可副教授主持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征求意见稿》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研讨会第一单元围绕《征求意见稿》的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和合同的效力部分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就交易习惯的认定、缔约过失的赔偿范围、订立过程中的第三人责任、格式条款的编入和认定、阴阳合同及名实不符合同的法律效力、职务代理的认定、折价补偿判断基准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会第二单元围绕《征求意见稿》的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和合同的变更和转
    • 2022.11.14
      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协办的“法律人类学复旦沙龙”暨“法律人类学是什么?——在上海做法律人类学”深度工作坊于2022年11月10日下午在复旦大学法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何潇老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的张筱叶老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蒋济泽老师、上海市博物馆的张经纬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的刘振宇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王伟臣老师,以及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的潘天舒老师参与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由复旦大学法学院熊浩老师主持。工作坊从个案、理论到学科发展等多个维度就“在上海做法律人类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讨论。何潇老师从宗教、政治和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试图探索这些学科对元概念的学术理解如何可能对我们理解法律产生启发。何老师以国家、学术界与西方不同视角对彩礼的不同认知为问题缘起,通过人类学田野,发现上海打工者的彩礼在面对激烈婚恋竞争和年轻成婚现实时,家族亲缘、乡土连接不是构成了婚姻的障碍,而是构成了婚姻的保障。婚姻中的以彩礼为代表的金钱流动具有着超越市场原则的价值意味。张筱叶老师的主要研究旨趣是监狱文化与犯罪治理。在工作坊中,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