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动态
  • 首页  学术研究  科研动态
    • 2022.11.23
      第一讲:WTO改革视野下的谈判功能重振和争端解决机制2022年11月21日晚,由我院主办的“国际法学术周”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系列讲座第一讲主题为:“WTO改革视野下的谈判功能重振和争端解决机制”,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石静霞教授主讲,我院龚柏华教授担任与谈人,本次讲座由我院梁咏副教授担任主持人。逾两百名复旦大学校内外师生、实务界人士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图一:部分线上会议参会者一、主讲人讲座环节图二:石静霞教授讲座伊始,石静霞教授指出WTO当下面临的危机,背后反映出一系列地缘政治冲突对于多边经贸体制的冲击,也折射出更广泛意义下多边主义的危机。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谈判方式面临僵局,日益难以回应现实中经贸领域面临的新兴问题。与此同时,WTO成员近年来以“联合声明倡议”(JointStatementInitiative)的形式发起开放式新诸边谈判模式,并取得明显进展,其中WTO关于服务业国内规制的诸边谈判(WTOJointStatementInitiativeonServicesDomesticRegulation)已于2021年9月结束谈判,并达成最终文本协议。该模式在法律和政治层
    • 2022.11.18
      致辞人:汪明亮,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讲人:陈晰,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候选人与谈人:马春晓,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与谈人:喻浩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研究员与谈人:刘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博士与谈人:杨帆,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法学博士主持人:毕海燕,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22年11月12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协办的复旦“刑法之道”系列学术讲座拉开序幕,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教授为本次系列讲座发表致辞。本次系列讲座第一讲的主题为“法官法律发现的方法和与标准——以中德关于诈骗罪司法实务比较为切入点”,由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博士候选人陈晰担任主讲人,南京大学法学院马春晓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喻浩东博士、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刘赫博士、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杨帆律师担任评议人。复旦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毕海燕担任本次讲座的主持人。主持人毕海燕博士首先对讲座基本信息作出说明,并介绍了致辞人、主讲人和与谈人的学术科研成就。(毕海燕博士主持讲座)一、讲座致辞环节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
    • 2022.11.16
      2022年11月12日,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条约解释的国际法与国内法新实践研讨会》在我院202会议室及线上成功举行。这是继2019年、2021年的条约解释问题研讨会之后,复旦大学法学院第三次就这一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主办研讨会。我院副院长李世刚教授代表法学院致辞,对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介绍了我院张乃根教授与研讨会有关的学术专著《条约解释的国际法》荣获2022年第十五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的情况和我院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举措及进展,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作为嘉宾主持或发言。我院国际法学科张乃根教授、马忠法教授、蔡从燕教授和蒋超翊青年副研究员以及部分师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参会。近300余名校内外师生及实务界人士在线下和线上踊跃参会,并与发言嘉宾开展互动讨论。本次研讨会围绕国际法院、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等国际裁判机构晚近对涉案条约的解
    • 2022.11.15
      2022年11月13日8:30—12:00,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战争与和平法》译著发布会暨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国际法理论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有关规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会分为发布和理论研讨两部分,分别由复旦大学法学院蔡从燕教授与马忠法教授主持,复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监徐晓明编审、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马呈元教授(中文首版《战争与和平法》(三卷本)主译者)、厦门大学法学院徐崇利教授、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何志鹏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罗国强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蒋超翊及翻译团队的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王秋雯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赵建福博士、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胡玲博士和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荆鸣博士等出席了研讨会。来自国内各高校、各实务机构的一百七十余名师生线上观看、参与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半程议程为各位领导、嘉宾的致辞与译者介绍。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首先做开幕致辞,对《战争与和平法》译著的发布表示祝贺。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22.11.14
      受最高人民法院委托,复旦大学法学院于2022年11月12日主办了“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专题研讨会”。复旦大学法学院从事合同法教学研究工作的相关教师与部分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沪实务专家共同研读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部分的解释(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的重点条文,就理论观点与实务难点充分研讨,并对《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融入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世刚教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背景,并对各位专家学者拨冗参会、提供智慧表示感谢。研讨环节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中心主任班天可副教授主持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征求意见稿》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研讨会第一单元围绕《征求意见稿》的一般规定、合同的订立和合同的效力部分展开。与会专家学者就交易习惯的认定、缔约过失的赔偿范围、订立过程中的第三人责任、格式条款的编入和认定、阴阳合同及名实不符合同的法律效力、职务代理的认定、折价补偿判断基准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会第二单元围绕《征求意见稿》的合同的履行、合同的保全和合同的变更和转
    • 2022.11.14
      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协办的“法律人类学复旦沙龙”暨“法律人类学是什么?——在上海做法律人类学”深度工作坊于2022年11月10日下午在复旦大学法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的何潇老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的张筱叶老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的蒋济泽老师、上海市博物馆的张经纬老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的刘振宇老师,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王伟臣老师,以及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的潘天舒老师参与了本次工作坊,工作坊由复旦大学法学院熊浩老师主持。工作坊从个案、理论到学科发展等多个维度就“在上海做法律人类学”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度讨论。何潇老师从宗教、政治和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试图探索这些学科对元概念的学术理解如何可能对我们理解法律产生启发。何老师以国家、学术界与西方不同视角对彩礼的不同认知为问题缘起,通过人类学田野,发现上海打工者的彩礼在面对激烈婚恋竞争和年轻成婚现实时,家族亲缘、乡土连接不是构成了婚姻的障碍,而是构成了婚姻的保障。婚姻中的以彩礼为代表的金钱流动具有着超越市场原则的价值意味。张筱叶老师的主要研究旨趣是监狱文化与犯罪治理。在工作坊中,张老
    • 2022.11.07
      2022年10月28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主办的江湾刑事论坛|经济犯罪前沿问题系列沙龙·肆“敲诈勒索罪司法适用新动向——以专利敲诈入罪第一案为例”在腾讯会议线上如期举行。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汪明亮主持,由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金果主讲,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二分院研究室主任杨志国、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吴允锋、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袁国何、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长利、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承栩与谈。近三百名复旦大学校内外师生、实务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一、主讲人发言环节金果法官结合“专利敲诈入罪第一案”办案心得,认为案发背景并非是最实质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作为司法工作者,最关键的还是要抛开这些背景以寻求实质,重点判断案件事实是否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情节是否达到需要定罪处罚的程度,以及在案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足以排除合理怀疑。在正式进入案情研讨前,金果法官简要介绍了财产犯罪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金果法官简述了关于财产犯罪的一些思考。其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财产犯罪:第一种是财产转移或者灭失没有合法根据的行为。第二种是按照合法依据应转移财产而未转移的
    • 2022.11.02
      2022年10月18日,第二十二期“复旦大学法学院—盈科学术午餐会”在廖凯原法学楼20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学术午餐会由葛伟军老师围绕“《公司法修订草案》热点疑难问题”做主题报告。与谈人施鸿鹏老师、主持人班天可老师和其他参会师生围绕主讲人的报告内容展开讨论与发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会议伊始,葛伟军老师对公司法的发展历程与现有框架进行梳理,并指出目前公司法制度发展滞后或欠缺之处,修改公司法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需要,并由此引出公司资本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其他重大疑难问题三个核心方面的论述。关于公司资本制度的思考,葛老师首先分析了“引入授权资本制”改革的实质是在法定资本制下,将注册资本改为授权资本,其本质仍是法定资本制。并针对修订草案的“股东失权”“加速到期”“瑕疵股权转让”“股东出资方式”等条款,在比较法层面考察德国法、英国法等相关制度的规定,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接下来,关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葛老师以“股东会和董事会的职责划分”为切入点,分析了公司法修订草案采纳的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影响,并分别对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确立董事会中心主义提出了
    • 2022.10.31
      2022年10月27日晚19时,复旦大学法学院、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和中外商法论坛联合举办的商法系列讲座第2讲“公司程式看护者和分权模式的改进:公司秘书制度的引入”在线上顺利举办。全国各地来自法学界、法律界的三百多名专家、学者、学生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法学院邓峰教授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建伟教授、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金代文律师、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朱大明教授以及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翁小川副教授参与与谈。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葛伟军教授主持。会议伊始,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科召集人、复旦大学中国金融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季立刚教授致辞。季教授对各位参会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回顾了中外商法论坛的创办背景和历次活动,介绍了主讲人和与谈人的情况,并对此次讲座的主题进行了解析。季教授借此机会,希望复旦大学法学院商法学科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主讲人邓峰教授是2006年至2007年哈佛大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主要研究企业公司法、经济法总论、法律经济学、民商法总论、社会规范和社会演进理论。主要讲授课程为企业法与公司法相关课程。邓峰教授曾出版《代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