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 首页  学院新闻
    • 2022.08.31
      8月28日,第二届内地与港澳大学生模拟法庭(仲裁庭)大赛在上海国际争议解决中心落幕。本次大赛于2022年3月开始筹备,共有内地与港澳的55所高校参赛,经过一系列角逐,复旦大学队获得冠军。对法学生而言,模拟法庭很常见,仲裁庭却可能有些陌生。其实,仲裁是国际上最有效、最受欢迎的商事争议解决制度之一,以其自愿、独立、中立、保密、高效等特点,备受商事主体欢迎。但相比于诉讼,仲裁是一个比较“小众”的领域,国内有实务经验的仲裁人才相当缺乏。“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有一批能代表中国,在国际仲裁舞台上施展身手的专业人员。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没有基础,何来高度?这次大赛就是推广仲裁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让在校学生了解国际商事仲裁,同时也能增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之间的交流。”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律师表示。这次比赛的仲裁案是一则跨境成套设备买卖及安装调试争议合同案例,适用上海国际仲裁中心自贸区仲裁规则。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介绍,“这个案例很有时效性,涉及新冠疫情下商业困境与不可抗力的认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等,既有现实案件基础,又有一定的设计和事实争议,在当前国际贸易争
    • 2022.08.30
      为加强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工作,明确引才方向,主动作为广揽人才,今年已先后引进葛伟军教授、刘忠教授和唐应茂教授。葛伟军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和九州大学,曾任职于上海财经大学,教学和研究领域涉及公司法、信托法和金融商法等领域;担任上海市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刘忠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和北京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博后工作,并任职于同济大学和中山大学,从事刑事诉讼法、司法制度和法律社会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唐应茂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曾任职于北京大学,在金融法和司法大数据等领域有长期积累;曾担任《北大法律和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引育并举,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宣传,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聚焦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高端人才,落实好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引进力度,为学院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坚实力量。
    • 2022.08.16
      复旦与永平携手十年以来,始终将定点扶贫与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法学院党委强化“中场线”作用,主动担当,立足发展,推动共建共赢。8月10日至12日,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常务副校长许征一行赴大理、永平开展深入调研。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率学院定点帮扶专题调研组同行,出席2022年复旦大学助力永平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前往学院结对帮扶地水泄彝族乡进行实地走访。8月10日下午,法学院与永平县政法系统共建座谈会在永平县委政法委举行,学院党委书记徐瑾、党委副书记钟妮、诉讼法学科教授段厚省、办公室主任王琳参会。双方围绕发挥各自优势服务地方发展这一目标,就法治政府建设、政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法律疑难案件咨询等一系列共建举措展开交流。8月10日晚,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厚省受邀为永平第七十九期“干部讲堂”作《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九论》专题讲座。段厚省教授讲述了从家族到国家的演变历程,从国家的一般理论、法的一般理论、法治国家的基石、法治政府的必要性、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行政的司法审查、尊重司法、政府做人民的榜样等九方面,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详细解读。8月11
    • 2022.06.29
      2022年6月24日,EATNS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在沪成立。EATNS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由世界著名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担任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复旦大学教授张梓太担任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委员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荣誉主任刘燕华、原国务院参事石定寰等多名院士、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金融、贸易、科技、物流、能源、制造业等相关领域具有卓越影响力的行业代表共35人。专家委员会作为EATNS碳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最高指导机构,对碳管理体系的战略目标、发展方向以及评定等相关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EATNS碳管理体系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综合性碳管理体系标准,囊括了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四个子体系,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碳管理体系标准参考国际、国内系列标准形成,有助于提升碳交易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促进全国碳市场稳定发展;有助于地方政府对控排企业的精准管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助于促使企业积极主动参与碳交易市场,
    • 2022.06.23
      法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示精神与要求,发动学院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勇于承担社区防疫任务,全面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学院党员教职工积极参与社区防疫,自觉服从基层党组织统一领导,化身“大白”“小蓝”,协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一起做好物资配送、维护秩序、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尉一蔚(行政党支部党员,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学工组长)作为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志愿者,尉一蔚同志在疫情期间,坚持线上线下工作不断线,利用周末固定时间,定期积极参加所在小区的志愿者服务,参加核酸采样维持秩序、小区团购物品统计、楼内物资发放等工作。朱颂(行政党支部党员,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研工组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朱颂同志响应号召,作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志愿者,火速加入到社区防控一线工作,在橡树湾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了社区保供物资采购法律咨询、社区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社区生活物流保障志愿者等多项工作。贾淑雅(民商法、经济法党支部党员,财务秘书)作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志愿者,贾淑雅同志在生活物资社区团购中,做好运输车辆资质核查、配送人员场所码扫描与抗原检测
    • 2022.06.09
      我国现阶段金融业发展呈现出高速化、专业化、科技化、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金融业相关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成为金融业亟需思索和解决的问题。复旦大学法学院特邀法学教授与实务专家,为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开设了谈判调解与法律法规系列培训课程。熊浩教授以谈判理论和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谈判的技巧和冲突管理的整体思维方式,通过课堂“情景剧场”让学员在实操中学会谈判与冲突解决的方法。通过这堂课学员不仅了解什么是有效聆听,更学会如何高效谈判,切实提升了谈判技能。资深调解法官与学员分享交流调解经验,针对调解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从多个金融生活案例角度切入,讲解民事调解中的法律问题。市场监管局法规专家结合银行信用卡中心业务情况,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建设方面给与了指导,同时对市场监管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思路以及法律适用进行解读,向学员分享了金融消费中的热点问题和指导案例。经济犯罪侦察专家从经济犯罪侦查视角,对金融领域犯罪的特征、原因和金融风险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形势复杂严峻,通
    • 2022.05.05
      3月中下旬以来上海抗疫形势严峻,法学院服从抗疫大局,上下同心,迅速成立学院教职工关心帮扶专项工作组,召开专门会议,研讨探索当前特殊疫情防控形势下可能的帮扶手段和方式,形成相应的关心帮扶方案和机制,对学院全体在职教职工、离退休教职工开展关心关爱帮扶行动。学院将专项工作组细分为物资保障队、重点关心联络队、定期暖心沟通队、急需物品闪送队等,对全学院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进行全面排摸,了解他们所需和所困,尽力关心和解决。物资保障队全面收集和了解各区保供渠道,将相关信息汇总,形成渠道资源库;重点关心联络队针对目前校外教师出现本人或同住人核算异常等特殊情况,每日进行关心和安抚,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跟进最新动态,将困难及时处理和尽力解决。定期暖心沟通队则是对全体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定期进行关心、摸排情况,对存在困难的教职工进行尽力帮扶。同时学院建立虚拟仓库,将一些常用的抗病毒药品和基础生活物资进行储备,许多老师也把自己家存储的连花清瘟等药品或生活物质贡献出来,对于出现生活物资或者药品紧急需求的教职工,努力通过一些跑腿服务、闪送方式等将相应物资配送到位,解决了燃眉之急。在逐一关心问候过程中得知一
    • 2022.04.16
      目前,上海正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在封闭管理的江湾生活园区内,法学院师资博士后闻令集结,第一时间响应加入园区志愿者服务队。在江湾生活园区内,除了学生外还居住着100余名博士后和博士后家属,从学校“准封闭”到“严格封控”,江湾生活园区中的博士后们自发的推选了每栋楼的楼长和楼层长,并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志愿者队伍,学院师资博士后刘桂强、刘璐和张忆然也是其中的一员。除了每天分发一日三餐、组织核酸和抗原检测、搬运物资以外,他们还承担起“跑腿”业务,同时协调楼栋里各项事务,在园区志愿者群,互助群,楼栋群里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虽然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在身,但需要他们的时候,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只要群里通知一下达,他们就立刻整装出发,保障园区和楼栋的健康与安宁。“遇到园区里有急需的物资情况,群里所有人都会积极寻找,大家都很温暖”博士后张忆然说。博士后刘桂强与刘璐因所住楼层较高,也自发承担起“盯梢餐车抵临”的任务,确保让热乎的饭菜能及时送到邻友们手中。他们,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他们的心声在得知园区因为疫情防控进入闭环管理之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所在楼栋的志愿者团队。
    • 2022.04.12
      自学校发布《关于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面向研究生开展“导师关爱行动”的通知》以来,法学院党委积极响应,号召每一位老师及时关心指导学生,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论文写作、实习就业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学院教师齐心上阵,全员导师机制有效运行,保证育人不断线。教师们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关心学生生活、进行学业、论文及就业等多方面指导,及时反馈掌握的学生信息。法学院青年教师、2021级法律硕士国际班辅导员陈立“你安心学习,其他的我来”3月31日起,由于江湾校区封闭管理,在法学楼里的青年教师陈立成为楼里的温暖守护者。在得知楼里还有一位学生因自习封闭在楼里时,陈立老师立即协助学工团队,化身为“大白”,帮助学生转移至学院备用的隔离房间,搬运学生所需的学习、生活物资等,给学生搭建出一片温馨的“小天地”。(来自学生的感言)在独自守护法学楼的这些日子里,陈立老师也成为教师志愿者,统筹对接法学楼里的餐盒分配,为留守在法学楼里的学生,物业工作人员等进行送餐服务。除做好法学楼的“守护者”外,作为2021级法律硕士国际班辅导员,随时与学生保持交流互动。在上海封控前夕,考虑到校外学生可能会面临物资匮乏、心理焦虑
    • 2022.04.10
      法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要指示精神与要求,发动学院党员积极响应号召向居住地所在居村党组织报到,全面参与社区防疫工作。学院党员教职工主动向社区报到,自觉服从基层党组织的统一领导,化身“大白”“小蓝”,协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一起做好小区封控、疫情排查、物资配送、维护秩序、居民情绪疏导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王蔚(宪法与行政法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作为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志愿者,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第一时间主动向社区报到,参与多项志愿服务工作,如小区巡视、快递配送、在核酸检测中协助维持秩序等。段厚省(刑法、诉讼法党支部书记,教授)作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志愿者,参与小区抗原检测试剂分发等志愿服务工作。张光杰(法理、法史党支部党员,副教授)作为浦东新区塘桥街道社区志愿者,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协助小区蔬菜配送、抗原检测试剂分发等志愿服务工作,参与小区抗疫临时党支部的筹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有序抗疫。陶蕾(环境法党支部副书记,副教授)作为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社区志愿者,3月31日主动向社区报到,协助小区进行抗原检测试剂发放、抗原检测结果统计和核酸检测引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倪妮(宪法与行政法党支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