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 首页  学院新闻
    • 2022.11.04
      10月25日中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202会议室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围绕“第一个复旦”建设、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和事业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徐瑾主持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学习研讨,就学习主题交流心得体会,并展开热烈讨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传轩、副院长李世刚作重点发言。李传轩老师结合法律法学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党的建设、纪检监督工作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他表示要把党和国家培养一流法学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培养接班人当做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作为育人者应具备一定能力与信念,将持续为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法律教育师资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结合教师思政、纪检监察工作分享学习心得。李世刚老师表示,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展现了令人鼓舞的宏伟蓝图,作为教育工作者感受到重任在肩,同时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法治人才重点项目建设等介绍了相关想法和思路,将报告精神进一步融入到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与会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纷纷发言,
    • 2022.10.21
      2022年10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江湾校区廖凯原法学楼103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院长王志强、副院长李世刚、潘伟杰教授、侯健教授、马忠法教授及学院教师代表。会议由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主持。徐瑾书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起步于2018年,现已全面进入2.0内涵提升阶段。在2021年学院聚焦“如何高质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全面推进”两个方面,出台了《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思考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从“盆景”变成“百花园”。本次会议既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会,也是课程思政如何建好建优的研讨会,希望通过交流探讨,促进法学院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李世刚副院长首先作法学院课程思政推进情况的工作报告。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现阶段推进情况、建设预期三个方面介绍了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复旦大学中国特色社会
    • 2022.10.17
      10月16日上午10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法学院党委组织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直播,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教职工支部书记、学生党员代表等在法学院一楼报告厅共同观看了大会开幕会,其余师生在线收看收听开幕会盛况。全体师生认真聆听报告,此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大家倍感振奋倍受鼓舞,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内容。学院法理法史支部书记杨晓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概括高屋建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不断摸索出来的适合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学院青年教师汪倪杰表示在认真观看二十大开幕会以后,深刻领会到我国取得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面貌日新月异,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 2022.10.1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法学院党委于2022年10月11日中午12点30分,举办了“明法望道”系列讲座之“国际大变局与中国外交走向”,邀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心伯担任主讲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忠法担任讲座与谈嘉宾。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讲座学习。讲座由院党委副书记李传轩主持。吴心伯院长对近期国际重大事件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我国外交走向提出了深刻见解。他指出,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正朝着“国际经济依存武器化、经济关系安全化、国际公共物品工具化、国际关系意识形态化”四个趋势发展,并由此引发全球治理体系的弱化和分裂、国际关系的重组等后果。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更应当立足于本国国情,对外交策略进行新的设计。他认为,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比以前更加错综复杂,中国应当转向“服务于新发展、新安全格局”。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外交政策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随后,与谈嘉宾马忠法教授从国际大变局与国际立法的角度出发,对多边主义和中国外交走向进行思考,并以近代实践为例分析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