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生风采
  • 首页  师生风采
    • 2023.06.21
      季诺,1992届本科、1998届硕士校友,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2023年6月15日,季诺校友在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发表演讲:大家好!我是1992届的复旦法律系本科生、1998届的复旦法学院研究生季诺,目前是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一名执业律师,兼任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会长。今天,非常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回到母校参加2023届毕业典礼,请允许我代表校友向所有法学院的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向所有2023届的毕业生致以最真挚的祝贺。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你们即将离开复旦大学法学院踏入新的人生阶段。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想分享一下法学院三位老先生的教诲,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分享老师教诲】上世纪80年代,我们法学院有三位非常著名的教授,他们是中国法制史的叶孝信教授、外国法制史的李昌道教授、国际经济法的董世忠教授。叶老师最年长,学术造诣非常深厚。叶老师教诲:“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文章写好后,要放到抽屉里,有空时拿出来,常读常改。”李老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去年仙逝,李老师倡导:学术上古今兼通、中西融合,教学要因材施教
    • 2023.06.21
      复旦大学法学院李世刚教授寄语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亲爱的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同学们:大家好! 过去数年中,能够陪伴你们一起度过校园生活、共克时艰,是我们作为老师的幸运。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疫情防控还是常态化管理,大家始终站在一起,守望相助,教学相长。这段岁月令人难以忘记。如今,各位同学即将启程离开法学院,对未来充满了期许。当然也或许有许多迷茫。有同学感慨,在复旦求学期间,选了很多课,学了很多。可是放下电脑和书本,好像也没记住多少。何况,刚学过的公司法就要被修改了;14万字的民法典还没读完,合同编司法解释马上就要出来了。除了肉眼可见的毕业证、学位证,似乎还没做好远行的准备。但是,请不要担心,从进入复旦法学院的第一天起,你拥有的能力,超乎你想象。在这里,各位得到的绝不只是具体知识,更是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启迪和价值的引领。正如校歌中所唱,“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老师们从不满足于传授知识本身,而是愿意沉下心来,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和提出挑战的才学、见地与勇气。裘新书记在为2023届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同学讲课时指出:
    • 2023.06.21
      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志强教授:我们理想中的法治——寄语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各位同学同事,各位校友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这场毕业典礼既常规普通,又弥足珍惜。与我们一起汇聚在这里的,不仅有2023届的466位毕业生,还有来自2020和2022届的校友代表们,他们当年并没有机会参加线下的毕业典礼。成长和成熟,属于所有从这里成功启航的你们!初出茅庐的各位同学,你们面对的是一个与此前相比日新月异、又充满挑战的时代。世界变局之下,社会共识度降低,对法律作为理性平衡器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在中华文明重获自信的时代,我们也理应有更多的思考和追问。法律人能够做什么?换言之,在当代中国,什么是我们理想中的法治?这是个宏大的问题。对即将拥有资源和权力的法律人,你对理想法治的理解和坚守,将是让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希望;对于继续深造的同学,这个问题是对知识和思维训练的挑战,也是更深入理解中国和世界的一个视角。我们从身边的事例说起。去年初夏的上海,有一起封控期间某面包店违规生产食品的行政执法案件,大家可能都有耳闻。该不该罚、该罚多少?执法部门和法律专家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的认为,食品安全事关重大,基
    • 2023.06.21
      2023年6月15日下午2时,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在廖凯原法学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法学院院长王志强,院党委书记徐瑾以及杜宇、季立刚、张梓太、赵立行、汪明亮、李世刚、段厚省等学院党政领导、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部分教师、全体毕业班辅导员出席典礼,1992届本科、1998届硕士校友季诺及疫情期间捐赠防疫物资的校友代表、法学院466名2023届毕业生及8名2020-2022届毕业生参加本次典礼,300余名毕业生亲属于模拟法庭、202会议室等分会场观看现场转播。毕业典礼由法学院副院长杜宇教授主持。一、全体起立、奏唱国歌庄严的国歌声回响,精心制作的毕业纪念视频浓缩了毕业生们在法学院度过的鎏金岁月,为毕业典礼拉开序幕。二、徐瑾书记宣读2023届优秀毕业生名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徐瑾书记宣读法学院2023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名单和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名单,主席台嘉宾为33位上海市优秀毕业生颁奖。法学院像一座青春驿站,同学们在这里收获了学业上、生活中的喜悦和成功,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复旦人。奋发进取,追求卓越,优秀始终镌刻在复旦人的基因之中。三、徐瑾书记宣读赴西部、基层
    • 2023.06.08
      孟夏时节,万物繁盛。2023年6月3日上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会、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法律界同学会主办,复旦法律硕士协会协办的法学院第八届校友健康跑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办,经历三年线上活动的校友健康跑又一次回归线下,校友们重聚于阔别已久的校园。法学院院长王志强、党委书记徐瑾、党委副书记钟妮,法学院校友会副会长刘赤军、副会长栗春坤出席活动,法学院王蔚、王伟、孙晓屏老师倾情担任活动志愿者,校友们带着自己的家属、孩子回到母校,共190余人参加本届健康跑活动。本届健康跑设置6.4公里竞速跑、3.2公里休闲跑、亲子欢乐跑三项主题活动,还有现场亲子嘉年华的棉花糖、吹气球、编绳、义卖、剪纸等娱乐项目,丰富了校友和家属们的游玩选择。01赛前打卡趁着早晨凉爽的风,提前到达的校友们纷纷在展板前“打卡”合影,笑容中洋溢着欢乐和期待。02开幕式进行时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会副会长、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法律界同学会副会长栗春坤致开幕辞,表达了重返校园的喜悦,对本次活动予以祝福。2012级法律硕士郭大威校友、2015级法律硕士龚玲校友的女儿黄筱莜、教职工家属分别作为竞速跑、休闲跑和亲子跑的选手代表发言。比赛开
    • 2023.06.08
      2023年5月31日晚,2022年度美迈斯上海法学奖学金颁奖典礼于上海素凯泰酒店隆重举行。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钟妮、副教授陈立、2021年度与2022年度奖学金获奖者及多位往届获奖者应邀出席。2022年,经校内选拔,我校共推荐10名优秀学生作为候选人,由评选委员会进行材料初审和集中面试。评选委员会由知名法律界人士、法学教授和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代表共同组成。最终,我院5位学生脱颖而出,2020级本科生鲁安妮荣获一等奖,2020级本科生沙童、2021级硕士生欧阳茗荟荣获二等奖,2020级本科生阮雯昕、2021级博士生苏和生荣获提名奖。典礼现场,我院2020级本科生鲁安妮代表2022年度获奖学生发言,分享了在复旦法学院求学的心得和感悟,表达了对学院和事务所的诚挚谢意。她表示,美迈斯奖学金带给她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激励;是辛勤耕耘、幸有所获的喜悦,更是乘势而上、砥砺前行的动力。”美迈斯上海代表处主管合伙人兼评选委员会主席万孝杰(WalkerWallace)律师在颁奖典礼上致辞,向所有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美迈斯法学奖学金由已故美国前国务卿、美迈斯资深合伙人沃伦·克里斯托弗(
    • 2022.09.19
      心怀远方,立足当下法学院2022级法学硕士李世缘大家好!我是2022级国际法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世缘,很荣幸今天能作为新生代表在此发言。其实这是我与复旦结缘的第五年了。感谢复旦包容的气质和复旦法学院优质的平台,让我收获了很多、体验了很多,迈出了人生中无数个第一次,变成了一个让四年前的我欣喜的、更好的自己。今天站在人生新篇章的起点,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复旦法学院进一步“认识自己、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不畏选择”。国内外模拟法庭赛事和学术科研的初尝试,引导我选择了国际法;在新的阶段,我期待与更多他人在更大的世界中交流。复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近问而切思”,作为国际法方向研究生,我们应该探索立足前沿、关注现实的真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深入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涉外法治的建设贡献一些微薄之力。随着国际争端解决的司法化越来越被肯定,中国以何种姿态参与到国际争端中去是每个关注国际法的同学应该考虑的。尽管国际法曲折的形成和发展中面临着各种争议,国际法仍是全球正义观的法律信仰体现,有志于国际法的法律人们需要抓住国际法现有的生命力,以扎实的法学基础帮助中国更好地应对国际争端。放眼国际有俄乌
    • 2022.09.19
      踔厉奋发、精勤不倦——梦想重启航法学院2022级本科生严寓佳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2022级法学班的本科新生严寓佳,来自上海市市西中学,很荣幸今天能作为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治学氛围和学术精神都让无数学子心向往之。今天,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经历了日日夜夜的披荆斩棘、挑灯夜战,终于相聚于复旦的大家庭,成为了其中最新鲜的血液。在这里,让我们首先对自己道一声“祝贺”!我们这一届新生,注定与众不同。始于2019年的这场疫情,几乎伴随了我们整个高中生活。明天的授课是线下还是线上,有了开盲盒般的刺激,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家庭的孩子,开启到了最特别的盲盒。上海的4月,疫情爆发,全城静默,封控期一推再推,但孕产妇的预产期无法延后。我的母亲作为新生儿医生,必须要坚守岗位,确保每一名新生儿的安全。我的父亲也因照顾老人滞留在其他小区。临近高考的我,突然独自被封控在家。刚开始时,既要应对疫情、照料生活,还要面对学业的压力,我的确有些措手不及,心中充满了担忧与焦虑。但幸运的是,我的同学和老师给予我很多建议,
    • 2022.09.19
      在复旦,一定要更勇敢法学院2021级法律硕士曾鑫坤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新同学:大家好!我是2021级法律硕士(非法学)班的曾鑫坤,非常荣幸能够作为老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的老生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在复旦,一定要更勇敢”,希望通过自身的一些经历和故事,给新同学们一些建议。我父亲经常跟我分享一个骑自行车的故事,他跟我说,当你看到前面有一个高高的坡,你必须要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发力,努力蹬脚踏板,这样你才能在上坡的时候冲上去,要不然你可能冲到一半就没有了力气,或者倒退下来,或者就算冲上去了,你一定会气喘吁吁,下一个坡就很难冲上去。这个故事伴随我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至今受用,告诉我要一定要时刻保持踏实、勤奋,也一定要有理想和目标,并提前做好准备,保持向上进取的心。今天,我们来自天南海北却汇聚一堂,也许我们进入复旦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每一位同学在这条道路上一定流下了许多汗水,也憧憬着美好的法学院生活和未来,也将共同构筑属于复旦法律人的精神。接下来,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复旦法律人精神的理解。第一,不要害怕
    • 2022.09.19
      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法律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张乃根老师各位新生同学们,你们好:我很高兴,也很荣幸代表法学院教师在今天隆重而热烈的开学典礼上发言。这是我在复旦从教36年来的第一次,也许我目前是法学院在复旦教龄最长的老教授缘故。我讲三句话:第一,教师为学生上好课是天职;第二,学生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是本分;第三,各位在法学院学习要努力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合格的法律人。第一,教师的天职是为学生上好课。1986年7月,我正式走上教师岗位,至今已经整整36年。在复旦读研究生时,觉得能够留校教书是一件非常光荣、梦寐以求的事。这些年里,我一直给本科生上课,1990年起给法学研究生上课,1999年后为法律硕士上课,2002年为法学院第一届法学国际法专业的博士生上课。我是一个教书匠,为学生上好课是我的天职。这是我的心声,我想也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心声。说到为学生上好课的天职,前不久离开我们的杨福家老校长在上世纪90年代初要求:“复旦的教授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当然也要为研究生上课,但首先要为本科生上课。我想,这是杨校长自己上世纪50年代在复旦求学成才,成为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的原因。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