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变局与理想 勤奋与豁达 | 校友代表季诺在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21日

季诺,1992届本科、1998届硕士校友,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

2023年6月15日,季诺校友在复旦大学法学院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作为杰出校友代表发表演讲:

大家好!我是1992届的复旦法律系本科生、1998届的复旦法学院研究生季诺,目前是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一名执业律师,兼任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一届会长。

今天,非常荣幸作为校友代表回到母校参加2023届毕业典礼,请允许我代表校友向所有法学院的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向所有2023届的毕业生致以最真挚的祝贺。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你们即将离开复旦大学法学院踏入新的人生阶段。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我想分享一下法学院三位老先生的教诲,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分享老师教诲】

上世纪80年代,我们法学院有三位非常著名的教授,他们是中国法制史的叶孝信教授、外国法制史的李昌道教授、国际经济法的董世忠教授。叶老师最年长,学术造诣非常深厚。叶老师教诲:“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文章写好后,要放到抽屉里,有空时拿出来,常读常改。”李老师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去年仙逝,李老师倡导:学术上古今兼通、中西融合,教学要因材施教、平等相待,生活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工作中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董老师在我们88级的开学典礼上讲复旦法学院的学生要法律、经济、外语三精通,才能不负国家和时代的期望。三位老师和其他老师一起搭建了复旦法学院教学和研究的核心价值观和独特竞争力,使得复旦法学院一直可以“笑傲江湖”。三位老师最重要的理念,一是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二是高质量学术成果,三是经世致用,注重人才和学术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作用。其实除了他们的教诲,我们还可关注一下他们的人生经历,三位老师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要处理的复杂局面,远超各位的想象。但就是在那样的年代和环境下,三位老师秉持终生学习、终生勤勉、终生奉献的知识分子风骨,教书育人,塑造了复旦法学院独有的气质与特色。

【复旦人气质与法学院特色】

那么,复旦人的气质和复旦法学院的特色究竟是什么?我说说我的理解。

关于复旦人的气质, 党委书记裘新老师最近有一个讲话《珍视让复旦人独特的两个1%》,值得一读。裘老师认为:复旦人气质中最与众不同的是两个关键的1%。第一个1%,是理想主义;第二个1%,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这两个1%, 让我们复旦人优秀而独特。

关于法学院的特色,我试图勾勒一下:第一点仍然还是理想主义,因为法学院的特色首先是来自于复旦精神的滋养,特别是理想主义的熏陶,但法学院对理想主义的诠释可以更丰富,应当包含更多的关键词。一是热忱,对法律的热忱、对真理的热忱、对生活的热忱。没有热忱,就无法保持持续追求理想的源动力;二是勇敢,理想主义要求不屈于现状,而克服制约、突破限制需要的是勇敢的行动,没有行动的理想不过是怨天尤人,空谈误国;三是包容,对人性的理解,对群体的关注,对不同意见的容忍,才是可持续的理想主义,这一点在矛盾多发、冲突加剧的当下具有特别的意义。第二点是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复旦学科的综合性与交叉性会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影响巨大、贡献巨大,我本人感触深刻,受益良多。第三点是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能力。复旦师资的国际化,学生交流的国际化在中国高校中一直享有盛名。我们一定要保持我们的国际化特色,这一点不仅是在过去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四十年非常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同样重要。中央对上海提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同样也是对上海学子、复旦学子,特别是复旦法学院同学的期盼。

【目前的形势与法律的未来】

2023届的你们确是不寻常的一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疫情三年,感受五味杂陈;又适逢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时代,地缘政治所引发的对立和冲突、经济周期带来的矛盾和争议、社会观念所导致的分化和分歧,越发频繁和激烈;再加上目前AI技术的挑战,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情况不理想。可能不少同学感到前路茫茫,焦虑沮丧,我非常理解大家的不易和心情,我也分享两点:

一是我的经历。我在本科时不是学霸,成绩一般,特点是爱好广泛,读书杂乱,毕业时考研未果,分配到北京一国企工作了三年才重新考回复旦,研究生毕业时本科同学都已是知名律所的合伙人,我则不得不从头开始执业生涯,当时的生活也比较拮据,所以各种类型的案件甚至别人看不上的小案子都得接,准备时间、开庭时间多过睡觉休息,稍稍有空还参与一些立法工作。现在想想青年时代经历一些不顺,历经一些磨难可能不是坏事。这些磨练使我比较接地气,比较理解各方面的诉求。我建议,我们要接受我们的历史命运,历史不是情感宣泄的对象,我们只能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在有限的客观历史环境中,尽力生活,尽量体验人生。同学们,要坚信在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方,都有通往真理和幸福的道路;而这道路,是大家自己走出来的。

二是说说对法律的未来的观察。整体而言,我对法律的未来比较乐观。法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法治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社会治理的最优选择。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如何在关系社会、多元社会、风险社会中推进法治;二是如何在世界争端频发,沟通交流不畅、共识难以形成的环境下解决各种争议,维护正义与和平。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需要所有法律人共同去努力,呼唤年轻法律人奉献更多的智慧。所以我感谢你们学习法律,恳请你们继续热爱法律,坚信法律对中国的重要性,对法治充满信心。

【勤奋与豁达】

俗话讲:话好说,事难做。法律人生是个终生学习,终生面对麻烦的人生,但同时又要保持冷静、客观和克制的情绪,实为不易。我摘录一段曾国藩与弟书和大家共勉,曾国藩对弟弟说:“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襟大略相同。……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

【结语】

今天是大家的毕业礼,同时也是入学礼,因为你们的人生大学、社会大学才刚刚开始。希望你们的未来就像复旦大学校歌里唱到的,向前、向前、向前进展。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谱写好属于每一位复旦人平凡但绝不平庸的个人诗篇。

再次祝贺各位同学从复旦法学院毕业,祝愿大家:无羁绊、前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