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讲座
  • 首页  公共信息  专家讲座
    • 2023.05.19
      讲座主题:“涉外法”的教学和研究讲座时间:2023年5月21日(周日)17:00-18:15讲座地点:江湾校区法学楼202室主讲人:彭岳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主持人:龚柏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与谈人:杜涛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教授李本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力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马忠法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 2023.05.16
      主讲人张巍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主持人李小宁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讲座时间2023年5月19日(周五)18:30-20:00讲座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楼301会议室欢迎大家扫码报名
    • 2023.05.15
      讲座主题:伊肯伯里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讲座时间:2023年5月22日(周一)12:00-14:00讲座地点: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法学楼301室主讲人:陈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青年研究员)评议人:蒋超翊(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李珍妮(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主持人:朱丹(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内容介绍:西方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在近年深陷危机。作为自由国际主义的旗手,伊肯伯里在其新书中系统梳理了自由国际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构成与曲折演进,对之做了具有防御色彩的再阐释,强调自由国际主义是应对现代性挑战的国际秩序改革方案,西方世界必须反思并重建一个以民主国家俱乐部为基础的更高水平的“自由”国际秩序。这些主张反映了美国自由派战略精英的共识,并体现在了拜登政府的战略调整中。自由国际主义的转向具有两面性,需要中方积极主动地加以应对。
    • 2023.05.12
      讲座时间:2023年5月15日(周一)18:00-19:30讲座对象:复旦大学法学院老师、学生主讲人:法意产品经理吴晓慧讲座内容:大数据实证研究平台——破解法学研究的障碍与难题作为一项引领世界的技术方法和思维方式,“大数据”已愈来愈广泛地介入到人们的社会生活、商业行为和政府管理之中。大数据和数据科学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大数据实证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式。法意科技的大数据实证研究平台通过文书数据量以及统计分析工具的嵌入,破解了实证研究与法学专业间的障碍与难题。目前,平台是面向法学院校、相关科研机构、政法行业开发的集课题资源汇总、数据统计分析、科研成果发布等于一体的科研互联网工具和服务平台,聚焦了前沿法学科研的数据应用。平台提供实证分析方法论,通过自由查询组合筛选样本,只需根据课题研究目的,直接在待分析变量区选择即可,解决了数据信息提取和变量设置难题。从创建课题、变量设置、数据管理到统计分析的实证分析一站式服务,尤其提供统计分析工具,将师生从大量的资料整理和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讲座方式:腾讯会议会议号码:465782242具体参加方式:1.PC端:下载“腾讯会议”软件,创建账户
    • 2023.05.08
      讲座主题:多边主义、“天下”与国际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价值讲座时间:2023年5月11日(周四)19:00-21:00讲座地点:腾讯会议扫码报名主讲人:黄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逸仙学者计划优秀学者,中山大学海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海洋法团队首席科学家、《地方立法研究》主编。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SSCI期刊等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禁止使用武力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项法理分析》《联合国全面反恐公约研究:基于国际法的视角》《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核心问题法理分析》等著作与教材10余部;作为首席专家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和平搁置争端》一文荣获第五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著作论文类)一等奖。评议人:蔡从燕(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主持人:刘思竹(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内容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这一与国际法有密切联系的概念的主流化,其深入推广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一定国际阻力。有必要进一步阐释人类
    • 2023.04.20
      讲座主题:春秋公法:文明论视野下的今文经学与“国际法”讲座时间:2023年4月25日(周二)15:00-17:00讲座地点:复旦大学法学院301会议室主讲人:栾兆星(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研究人员)与谈人:邱唐(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港澳台法研究所所长)叶会成(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主持人:赖骏楠(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内容简介:面对近代西方国际法文明秩序对儒教文明世界观的冲击,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依托今文经学重构儒学普遍主义,将儒学经籍《春秋》视为万国公法和万世公法。他们对“国际法”的接纳和诠释展现了中西文明的交融与会通。不仅如此,维新派还以儒教文明反思西方的“文明等级论”并以《春秋》之义等儒学核心理念重塑“国际法”精神,为公平正义的世界文明秩序之建构提供了中国方案。
    • 2023.04.12
      讲座预告: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沿革与思考讲座主题: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历史沿革与思考主讲人:薛捍勤复旦大学名誉教授、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主持人:张乃根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时间:2023年4月18日(周二)10:00-11:30讲座地点:复旦大学法学院楼103会议室特别提醒参加讲座须于4月16日前报名请扫如下二维码,谢谢!
    • 2023.04.08
      中国的学院式法律教育始于清末。从北洋大学堂到京师大学堂,从朝阳大学到东吴大学,从国立大学到私立大学,从本土大学到教会大学,从单科到多科,从无到有,从有到无,从分到合,再从合到分,从五院四系到如今的法科林立,中国的法律教育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能有今天的局面,殊为不易。总结中国法律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研究中国法律教育先驱的生平与思想,探讨中国法律院校的兴衰和起伏,比较中西法律教育制度的异同与优劣,这些都是值得当代法律学人深入研究的问题。复旦大学的法律教育萌芽于清末,在“复旦公学”期间就已经开设若干法律课程。复旦大学法学院正式成立于1929年,1952年被并入新设立的华东政法学院,1954年恢复法律系,1958年又与华东政法学院等合并组建上海社会科学院,1981年重新开始招收法律本科,1983年恢复法律系建制,1994年成立法学院,2000年成立单一法律学科的法学院。复旦法学院的历史,基本上见证了中国法律教育的历史进程。在复旦法律教育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一大批法学先贤,王宠惠、张志让、梅汝璈、向哲浚、杨兆龙、孙晓楼等法学名家先后任教于复旦,其中孙晓楼先生更是我国公认的法律教育家。
    • 2023.04.04
      主讲人:刘央: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邵璇:牛津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博士候选人。朱明新: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张生: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彦志: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题:《投资条约与一般国际法》时间:2022年4月13日(周四)19:00-21:00主持人:刘央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会议地址:海报扫码报名讲座内容介绍:在特殊国际法领域中,数量庞大的投资条约——尤其实施投资条约的国际仲裁——可能是与一般国际法互动最为紧密的一类制度。投资条约不仅根植于一般国际法中;更重要地,投资条约揭示出一般国际法存在的某些缺陷,澄清了一般国际法中的某些规则,从而推动着一般国际法的发展。本讲座四位报告将从一般法律原则、条约与习惯的关系、外交保护以及国家责任法等四个角度讨论投资条约与一般国际法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