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讲座
  • 首页  公共信息  专家讲座
    • 2023.06.03
      主讲人:贾兵兵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研究院(IDI)联系会员主持人:张乃根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与谈人:朱丹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蒋超翊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刘思竹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李珍妮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时间:2023年6月9日(周五)19:00–21:00地点:腾讯会议657622711内容简介: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际法是“国际法治”这一理念下实质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门实用学科。在国际实践中,政府、国际组织需要深入了解国际法的内容,以形成符合法律的立场和决定。在学习中,上述出发点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包括对中国实践的了解)必然融合,而参与、了解实践的程度会决定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作为职业,国际法学人需要参与实践,之后从事学术才能突破理论层面的“瓶颈”,但理想的“搭配”是学术和实践并举。请扫码报名获取入会密码:
    • 2023.06.03
      报告人:吴训祥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与谈人: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史大晓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班天可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汪倪杰复旦大学法学院讲师主持人:赖骏楠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时间:2023年6月6日(周二)19:00–21:30地点:江湾校区法学院楼301内容简介:自清末修律以来,我国与欧陆法律制度的邂逅已逾百年。《民法典》的制定实施使得中国民法学终于能够在时空交错中锚定自己的坐标,进而直面当代欧陆法律制度的源头——罗马法。在严格的实证民法教义学者看来,罗马法与我国《民法典》似乎是完全不相关的事物。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法律行为、动产交付、典型合同类型、无因管理等基础概念制度的选取,到发端于潘德克顿学派的债物二分的体例编排结构,《民法典》无不体现出罗马法及其继受历史的深刻塑型力。不仅如此,《民法典》条文规范的解释与适用同样要求我们严肃对待罗马法的历史影响。在《民法典》适用的语境下,罗马法的历史影响将一方面体现为历史解释,如厘清“占有”、“法律行为”、“交付”等基础概念的起源与演变;另一方面体现为对具体制度的体系解释,如准合同制度的内涵、合同无效与不当得利在罗马法继受史中的复杂关
    • 2023.05.29
      陈力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及仲裁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海峡两岸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等职,并入选上海市司法局首批国际仲裁专家库,获第四届上海市十大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复旦大学第九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2021年获复旦大学“钟扬式”好老师、上海市育才奖。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国际商事仲裁、南极国际治理等。治学:深稽博考,心系国家陈力教授在国际私法、商事仲裁领域钻研多年,成果卓著。陈力教授在《法商研究》、《复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三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其中,专著《国际贸易救济法律制度中的非市场经济规则》及论文《论南极海域的法律地位》分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二等奖。除了国际法学者研究的“主流”领域,陈力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南极也颇有渊源。2009年前后,南北极国际法问题日益凸显,中国逐渐意识到两极战略的重要性。然而,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法学研究几为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陈力
    • 2023.05.29
      俞卫锋律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分别获法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8-2019年研修哈佛商学院SELP课程,获哈佛校友资格。他曾是高考状元、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上海市律师协会第十届会长,现任上海仲裁协会会长、复旦大学法学院校友会执行会长。1998年俞卫锋律师作为创始合伙人,与他人共同创办通力律师事务所。俞卫锋律师拥有20多年的专业法律服务经验,以在公司、收购兼并、私募资本和风险投资、资本市场和破产重整领域的丰富执业经验和创新性的优质服务著称。曾代表众多跨国公司、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办理大量跨境投资、收购兼并和融资项目,并代表众多专业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处理股权投资、股权融资、业务整合等法律事务,在汽车、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通讯技术、媒体娱乐、医疗医药、教育、基础设施与房地产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曾代表客户办理多起在业界具有创新性的项目。俞卫锋律师经常性地被ChambersPartners、法律500强、Who’sWhoLegal、国际金融法律评论、亚洲法律杂志等国内外知名法律出版物推荐为领先律师、值得推荐的律师、最受客户青睐的律师等;获评
    • 2023.05.28
      蔡从燕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国际法律理论、对外关系法、国际经济法以及中国国际法政策与实践研究。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一带一路法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国际法年刊》编委。曾任纽约大学法学院中美富布赖特学者暨全球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教授、柏林—波茨坦“国际法治兴衰”项目高级研究员以及神户大学法学部访问(授课)教授。曾经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曾获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第九、十、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蔡从燕教授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等中外出版社、《美国国际法杂志》《欧洲国际法杂志》《德国国际法年刊》《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英文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著述。尤其是,他积极向国际学术界阐述中国的国际法政策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比如,他撰写的TheRiseofChinaandInternationalLaw(牛津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蔡从燕教授具有较为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 2023.05.27
      马忠法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学科召集人、国际法党支部书记。任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上海市WTO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服务基地专家,《武陵学刊》编委成员,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税法竞争法和创新法研究所、韩国高丽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席专家,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撰写的多篇咨询报告被中央部门及上海市多部门采用,相关资政成果有较高的影响力。潜心致教,志在耕耘。作为学科带头人,马忠法教授师德模范、教学突出、成绩出色。马忠法教授长期从事国际公法学、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和国际技术转让法等领域的研究,学术成果丰硕,在各类国际期刊发表英文学术论文10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他学术期刊五十余篇。出版专著10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
    • 2023.05.25
      龚柏华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法学科召集人;同时任复旦大学自贸区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和全球治理研究院国际法律研究所所长。另兼任:商务部推荐WTO争端解决专家组指示名单上中国专家;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自贸区法治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会长;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业务总监;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法律顾问;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涉外法治专家顾问。龚柏华教授能够紧跟时事,把住国际社会规则变迁的脉搏,将国际法的研究和运用有机结合。2000年后,龚柏华教授的学术研究重点聚焦在WTO有关的领域,先后出版《WTO案例集》、《WTO案例与中国》等系列出版物。2013年后,龚柏华教授再次与时俱进,聚焦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治研究,其对于上海自贸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法理逻辑论证的文章推动了中国外资审批制度的改革。与此同时,龚柏华教授还将国际法研究与“一带一路”倡议结合起来,与同事合著了《“一带一路”投资的国际法》,居于当时的全国领先地位。自2001年起,龚柏华兼职于上海市政府智库的上海WTO
    • 2023.05.24
      张乃根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现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政府推荐WTO争端解决指示名单专家,中国国际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WTO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同时兼任《国际法学刊》、《武大国际法评论》编委。40年前,张乃根教授考入复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他留校任教。40年间,张乃根教授潜心研究国际法教学和研究,学术成果丰硕。学界对张乃根教授的诸多著作好评如潮,如《西方法哲学史纲》一书在推进汉语研究西方法哲学领域中,效比扛鼎。张乃根教授自始至终紧跟时事,深耕国际法研究,频频推介出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并且往往成为经典之作。他在《中国法学》等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亚太法律评论》等国际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篇,多篇文章获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他撰写的多篇咨询报告被中央部门采用,相关资政成果获得中央领导正面批示。张乃根教授多次获奖,曾获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首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当代中国法学名家、上海市教
    • 2023.05.23
      时间:5月30日13:30—17:00地点:相辉堂南堂主题:国内法治、涉外法治与国际法治主持人:陈力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发言人:张乃根教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国际法问题龚柏华教授涉外法治研究和运用:制裁和反制裁马忠法教授涉外法治的范畴及其核心问题蔡从燕教授国际关系中的法律战:分析框架与案例检验与谈人:俞卫锋律师,上海仲裁协会会长、校友会执行会长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对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为承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需求,培养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成为了我国法律教育的当务之急。复旦大学法学院始终致力于培养德法兼修,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并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善于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推动全球治理规则变革的高层次涉外法治人才。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复旦大学法学院走在了前列。法学院学科与人才培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