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 首页  学院新闻
    • 2022.11.29
      上海市法学会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年度遴选增补推荐工作结果。本年度法学教育研究组选出19人、法律实务组选出14人,共遴选出33名青年人才建议纳入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培养管理。我院两位教师班天可副教授、朱丹副教授入选“上海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班天可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民事财产法、税法等。曾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选2022年度“上海城市更新专家库”。朱丹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爱丁堡大学法学博士,曾在国际刑事法院的法律咨询服务部和上诉庭工作。在《中外法学》、《环球法律评论》、《现代法学》、《中国刑事法杂志》、《JournalofInternationalCriminalJustice》(SSCI),《Th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SSCI)、《AustralianJournalofInternationalAffairs》(SSCI)、《Asian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
    • 2022.11.24
      2022年11月15日下午,法学院教职工党支部与各学科组联合开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议,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并结合法治中国建设,就自身教学科研工作与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研讨交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国际法支部及其学科组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会议。支部书记马忠法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问题研究,中国现代化的特征与法律研究有很大关联,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支部成员张乃根认为,做涉外法治研究要紧密结合实际,尤其是要结合上海实际,为国家和政府提出一些有利于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建议。支部副书记梁咏以国家安全的问题为角度,分享相关学习心得,她表示现在社会面临着卫生、公共的疫情,数据信息等各方面非传统国家的安全挑战,作为研究者应尽可能提供知识支撑,对社会发展做出些许的贡献。民商经济法支部及其学科组认真组织学习会议并就自身专业研究开展充分交流。民商法学科组召集人季立刚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
    • 2022.11.04
      10月25日中午,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202会议室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围绕“第一个复旦”建设、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和事业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学院党委书记徐瑾主持会议,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学习研讨,就学习主题交流心得体会,并展开热烈讨论。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传轩、副院长李世刚作重点发言。李传轩老师结合法律法学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党的建设、纪检监督工作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他表示要把党和国家培养一流法学人才、为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培养接班人当做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作为育人者应具备一定能力与信念,将持续为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法律教育师资队伍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结合教师思政、纪检监察工作分享学习心得。李世刚老师表示,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成就,深刻阐明了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展现了令人鼓舞的宏伟蓝图,作为教育工作者感受到重任在肩,同时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法治人才重点项目建设等介绍了相关想法和思路,将报告精神进一步融入到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与会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纷纷发言,
    • 2022.10.21
      2022年10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在江湾校区廖凯原法学楼103会议室举行。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上海市教科院德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珂、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院长王志强、副院长李世刚、潘伟杰教授、侯健教授、马忠法教授及学院教师代表。会议由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主持。徐瑾书记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表示,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起步于2018年,现已全面进入2.0内涵提升阶段。在2021年学院聚焦“如何高质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如何全面推进”两个方面,出台了《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思考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从“盆景”变成“百花园”。本次会议既是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会,也是课程思政如何建好建优的研讨会,希望通过交流探讨,促进法学院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李世刚副院长首先作法学院课程思政推进情况的工作报告。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成果、现阶段推进情况、建设预期三个方面介绍了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情况。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课程育人的实效。复旦大学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