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研究
  • 首页  学术研究
    • 2024.02.19
      2024年1月21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和上海至融至泽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的“受贿罪司法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在复旦大学复宣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汪明亮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经济犯罪)检察厅副厅长(挂职)王新主讲;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明、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丹、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博士崔志伟、上海至融至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裴长利、上海至融至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承栩、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杨军、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安汇玉、上海至融至泽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雅与谈。近30余名复旦大学校内外师生、实务界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一、发言环节王新教授结合其理论研究以及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挂职经历,从受贿罪的立法脉络、司法适用中受贿罪的表现形式与交易手法认定、以及未来的司法解释将如何对现实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回应等三个方面对受贿罪司法适用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阐述。 首先,王新教授通过时间线对受贿罪的刑事规制变迁进行了梳理。1949年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单行刑法,如《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来对受贿
    • 2024.01.13
      近日,由武汉大学Ignacio de Rasilla教授和复旦大学蔡从燕教授历时四年,共同主编的《剑桥中国与国际法手册》正式出版,这部手册不仅是中国国际法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国际社会深入了解中国与国际法关系的重要参考。内容简介:《剑桥中国与国际法手册》(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China and International Law)近日正式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武汉大学Ignacio de Rasilla教授(国家特聘专家、韩德培讲席教授)和复旦大学蔡从燕教授共同主编,联合国国际法院薛捍勤法官热情作序。《手册》由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和大陆高校的30多位中外国际法学者精诚合作,共同完成。复旦大学蔡从燕教授和朱丹副教授参与撰写工作。《手册》共二十五章,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规范性地位变迁为主线,从中西法治理念、中国宪法、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组织法、条约法、中国法院适用国际法、国家豁免、国内法域外适用、网络法、反恐法、国际刑法、国际人道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气候变化法、国际卫生法、海洋法、
    • 2023.12.27
      2023年12月18日,由安杰世泽律师事务所资助、复旦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复旦跨国法论坛第五十二期“国际法与全球风险控制”讲座在江湾校区法学楼301室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赖华夏主讲,复旦大学法学院青年副研究员蒋超翊、讲师刘思竹和师资博士后李珍妮担任评议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朱丹副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赖老师首先从现代性视角对风险与国际法进行解读。风险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国际法不仅是管理和控制跨国风险的重要政策工具,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维度。国际法的发展与工业化和殖民扩张息息相关,在这一进程中也突出了国家作为国际造法主体的地位。接下来,赖老师分别以国际环境法领域的风险预防原则和国际贸易法领域中对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的审查标准为例,阐释了风险认知与科学不确定性在不同国际法领域的区别。然后,赖老师重点分析了国际法中的国家责任原则和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她指出,这两个原则是国际法管控风险的法理基石。赖老师认为,国际法实际上存在创造风险的可能,国际关系司法化对国际法本身产生了重要影响,司法化是否为管控风险的最优工具仍有待商榷。最后,
    • 2023.12.27
      2023年12月11日,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上海市知识产权研究会、上海市WTO研究会、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办的“高质量发展下的知识产权运用司法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国内外高校的八十余位学者老师出席本次研讨会,复旦大学法学院多名研究生旁听学习。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杜仪方在致辞中代表复旦大学法学院和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杜仪方教授指出,知识产权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推动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相信通过与会者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经验和观点,为知识产权的发展和运用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最后,杜仪方教授再次代表法学院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杜仪方本次研讨会围绕“高质量发展下的知识产权运用司法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共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高质量发展下的知识产权运用问题”共有六位专家学者发言,由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何敏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乃根以“国际专利协调运动最新发展中的遗传资源披露制度”为主题,结合国际相关条约做了分享。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特聘教
    • 2023.12.27
      2023年12月16日, “新时代环境犯罪及新型犯罪的治理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法学院成功举办,我院汪明亮教授参会并作主题报告。该研讨会系由我院汪明亮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污染环境犯罪多元治理机制研究”资助。研讨会由该重大项目子课题之一负责人南京大学法学院单勇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辽宁大学法学院、河海大学法学院、扬州大学法学院、浙江警察学院、北京市社科联、南京市社科院、泰兴市人民检察院的专家学者与南京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教师、研究生等,共计60余人出席此次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专题报告与理论研讨两个环节。环节一 专题报告专题报告环节由南京市社科院吴海瑾研究员主持。(吴海瑾研究员)我院汪明亮教授作了题为“污染环境犯罪生成模式与多元治理机制”的主题报告。汪教授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动地描摹出环境犯罪的生成机理,将犯罪行为的发生解释为“带菌个体”(潜在犯罪人)与“致病因素”(促使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在“催化剂”(控制弱化因素)作用下的化学反应,指出促进环境犯罪生成的因素包括行为人方面的因素、社会方面的因素与控制弱化方面的因素。针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