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依法治国理论实践——法理法史党支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主题活动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11日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法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将于2020年12月15日召开。法学院教职工党支部和部分学生党支部纷纷举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研讨和实践活动, 以迎接学院第三次党代会的盛大召开。院党委在党代会召开之前,对各支部开展的活动进行展示,并对过去六年来的工作成绩以典型做法和数据的方式向大家呈现。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法理法史党支部在学院党委指导下,布置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任务,下发了学习材料,并于2020年12月2日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会,交流讨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体会。出席会议的党员有韩涛、孙笑侠、张光杰、史大晓、孟烨、叶会成、侯健。杨晓畅老师由于在家待产,无法与会,提交了书面发言。院党委徐瑾书记到会指导。韩涛副书记主持会议。

法理法史党支部全体成员

 各位与会的老师交流了学习体会,讨论了如何在教学和研究工作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孙笑侠老师介绍了中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背景和过程,结合中国的历史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了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阐述了在当代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中央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张光杰老师从三个方面谈了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正确论述了党的领导和法治的关系,说明我们党治国思想更加成熟,不仅讲政治而且讲法治,把政治与法治统一起来;二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说明党的领导具有现代性、先进性;三是当代中国全面依法治国是基于理性设计的,是自上而下推进的,这是必要的,是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史大晓老师提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坚持”中,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这对我们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我们自身就是法律人,要做到德才兼备;二是我们作为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人的任务。侯健老师交流了学习体会,认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体系性强,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创新性,有很多新概念、新提法、新命题。孟烨老师谈到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的重要性,提出应当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进行法治教育,其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人员:学生、公民和领导干部。叶会成老师谈及党的领导对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涉外法治建设在目前国际形势下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德才兼备的法治工作队伍的合理性,即这里面蕴含着一种德性法治观。韩涛老师结合自己的法制史专业,谈到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特别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西方科学的法治文化、党的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等要素一起,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在这四种渊源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诸多有关法治的论述凝结着前人的法律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例如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正确处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礼法关系的总结与吸纳。杨晓畅老师在书面发言中谈到,习近平法治思想本身也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法治理论中的应用,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新境界、拓展了社会主义法治新道路。认为,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许多矛盾需要有效解决,有许多关系,例如政治和法治的关系、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需要正确处理,要做到这些,离不开把辩证法运用于战略谋划、战略抉择的辩证思维方式。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交流会

 最后,徐瑾书记作了总结讲话。首先肯定了此次学习活动的必要性、适切性,其次指出了如何正确理解和切实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徐瑾书记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这一提法表明了我们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决心,也表明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法治建设、通过法治治理好国家的信心。徐瑾书记提出,我们要把依法治国落实为依法治校、依法治院,坚持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徐瑾书记希望各位老师努力教学和研究,进一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全面依法治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