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召开
2019年10月11日上午,法学院参加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会。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吴晓辉、复旦大学人事处人才发展办科长张琦荣、法学院党委书记徐瑾、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法学院副院长杜宇、法学院院长助理李世刚、法学院教师代表及高分子科学系教师代表出席会议。
徐雷副校长介绍了此次调研背景、调研目的及调研内容。他表示,本次调研会议主题为“进一步激励本科教育评价体系和方案改革”,重点调研在本科生教育中如何评价教学育人工作,如何推进复旦大学“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副处长吴晓晖与复旦大学人事处人才发展办科长张琦荣先后介绍了本科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吴晓晖表示,在现行公开教师评价体系指标方面应作出调整,制定简洁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各种渠道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绩效工作加以区别对待,各部门积极协调,做好分级管理。张琦荣指出在教师绩效评优方面应优先考虑育人绩效的力度;在育人工作和课程思政工作的要求方面,应进一步树立好校内的人才奖励体系、评优体系,给教师们更加明确的导向。
调研交流会上,我院老师积极参与主题讨论,并发表相关意见。
法学院院长王志强从学院工作和教师角度进行相关思考,表明学院应把握学校层面教学育人的机会并拓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育人项目。从普通教师角度,重点思考教学育人的理念问题以及评价机制问题,他表示在教风学风的建设上,学院应支持教师矫正学生不良的学风问题;在教师评价管理机制考核上,应寻找教师信任与评价机制之间的平衡点,考虑仅依靠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是否具有合理性,并提出校友评价机制的设想。
法学院副院长杜宇重点讨论了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激励的关系问题。他指出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具有共性,也有不同特点:本科生教育是知识体系性、习得性与基础性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强调知识传授、对专业门槛的塑造;研究生教育则为专题性教育,教育方式以研讨性、对话性、批判性教育为主,因此对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时应当有所区别,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当关注到学生群体的不同差异。
在教育教学方面。侯健表示,教学育人应该加大投入,育人的重心在教学质量上,目前我校书院导师制度、教材项目以及科研项目结构设定上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教学环境也希望能有所提升。赵立行指出教学育人问题应当弄清楚前提,考虑是以质量育人还是人才育人的问题,质量育人是以质量为导向,而人才育人则应该更加关注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投入,从学校层面对教师进行引导。王蔚认为在引进人才时,应当从“进”开始把关,全方面了解教师为人,在学校奖励机制上,应当侧重于精神激励。陶蕾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关系在育人当中的定位以及教学宽严尺度的把握。
在评价机制方面。何力指出,评价体系改革除了从中国国情出发以外,还可以学习国际高等院校的做法,强调科研工作的非功利性。孙晓屏指出实时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必要性,我们应当更多地思考评价机制的作用以及评价工作的价值取向。熊浩表示,对教师个体而言,提供年度性数据的反馈是优化评价体系的具体路径,同时学校层面也能清晰了解哪个维度还存在缺漏,在安排课程才能有的放矢。李世刚认为,评价机制可以利用大数据方式有所创新,借鉴第三方合作机构完成评价,减少主动填报的误差性与主观性,评价结果也更具有客观性。
调研会最后,徐雷副校长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复旦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当将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杠杆。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考虑学生的感受,继续广泛收集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改进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最终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