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舒国滢教授作客我院“志让法学讲坛”第二十五讲

发布日期: 2017年05月16日

2017年5月13日晚,“志让法学讲坛”第二十五讲在复旦大学廖凯原法学楼240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坛请到了著名法理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舒国滢教授,为法学院师生讲授“法学的科学性问题”。讲座由复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蒋传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力教授、我院侯健教授、杨晓畅副教授参与了讨论。

讲座伊始,孙笑侠教授首先对舒国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向在座师生介绍了舒老师的卓著学术贡献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舒国滢教授首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自己的问题意识:现代性语境中后发国家的“殖民地化”问题。我国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自我殖民化”层面,遇到了来自西学的严峻挑战和“西方法学的中国表达”困境。我们必须在承认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谈中国的文化与文明。在法学领域应对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法学是什么性质的学问,亦即法学知识有怎样的独特性。为此,舒老师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五种知识来源的观点,提出法学是实践之学。由于研究人的行动、价值的知识不能从必然的前提中推导出来,故法学通过意见的纷争,逐渐达到真理的高度,属于实践的真理,即第二真理。其次,舒国滢教授阐述了法学的科学性,即其区别于自然科学之科学的属性,并由此引申出对法教义学的理解。教义体系是关于法理的权威观点或通说构成的体系,而法学成为教义学则是由于法学制度化的推动。最后,舒老师对罗马法进行了详细而富于独创性的历史考证,并着重阐述了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以“民族精神”为精髓,在继承的基础上打造全新罗马法体系的理论努力,及其对中国法学的借鉴意义。

舒国滢教授的精彩讲座结束后,蒋传光教授、杨力教授、侯健教授和杨晓畅副教授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最后,孙笑侠教授对讲座进行了评论和总结,指出舒教授对法教义学的阐发并非抽象的学理阐发,而是立基于深切的中国关怀和中国问题意识,并鼓励在座的同学始终将自己的研究与中国问题结合起来。在座师生都深感获益匪浅,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