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我院张乃根教授出席和组织多个重要学术会议
2016年11月26-27日,张乃根教授应邀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与个人权利保护圆桌会议。这是由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Chatham House)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的国际会议项目。张乃根教授已经出席了先前在伦敦、日内瓦的该项目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他作了《人权对国际双边投资协定的影响》主题发言。
前排由左至右:Andrew Clapham 教授(瑞士国际与发展高等研究院)、张乃根教授(复旦大学)、Joanna Harrington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Claus Kreβ教授(德国科隆大学)、时建中副校长(中国政法大学)、马新民副司长(外交部条法司)、Nigel Rodley爵士(英国,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委员)、Harriet Moynihan女士(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项目主管)、李兆杰教授(清华大学)、Rosemary Rayfuse教授(新西兰新南威尔士大学)
2016年12月9日,张乃根教授应邀出席在杭州举行的第八届纽黑文学派国际学术会议,主持上午第一阶段研讨,并在下午作了《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双边投资协定解释》的主题发言。
前排由左至右:王超博士(浙江大学)、张乃根教授(复旦大学)、Marc De Vos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Amy Gajdu教授(美国杜兰大学)、石静霞教授(对外经贸大学)、王贵国教授(浙江大学)、David Meyer教授(美国杜兰大学)、Jeorg Fedtke教授(德国帕绍大学)、Siegfried Wiessner教授(美国圣托马斯大学)和Locknie Hsu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
张乃根教授主持研讨
张乃根教授作大会发言
2016年12月4日,受外交部条约司委托,张乃根教授(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委员)邀请上海地区有关国际法专家,在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法学楼103会议室召开《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专题研讨会》。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马新民出席研讨会并做重要讲话;黄硕琳教授(上海海洋大学)就《对南海仲裁庭有关渔业事项裁决的谬误剖析》、王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就《历史性所有权概念与九段线范围内的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王国华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就《论我国海事诉讼制度的完善》,赵劲松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就《仲裁案涉海上碰撞法律问题》、张乃根教授(复旦大学)就《中国对南海诸岛屿领土主权的一般国际法依据》、王勇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就《南海仲裁案滥用条约解释权问题的思考》、孙南申教授(复旦大学)就《南海仲裁案的负面影响与反制措施之法律思考》、张耀研究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就《南海仲裁案与周边国际关系》、郑志华博士(华东政法大学)就《“历史性权利”在海洋法公约中的地位》、马忠法教授(复旦大学)就《南海争端仲裁庭法律适用的误区及“历史性”因素》先后发言,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我国进一步应对该仲裁案的后续法律工作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意见。
《南海仲裁案专题》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
2016年12月10日,上海市WTO法研究会(挂靠复旦大学)主办和华东政法大学自贸区法律研究院承办《中国入世15周年:争端解决回顾与展望》专题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行。商务部条法司WTO处于方处长专程前来介绍我国涉案WTO争端解决的最新进展及应对。与会专家学者围绕WTO争端解决的相关问题、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与争端解决应对、WTO与区域贸易安排等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张乃根教授(上海市WTO法研究会会长)主持会议并做发言。我院朱淑娣教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会议。
《中国入世15周年与WTO争端解决》研讨会专家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