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主办“战后亚洲战争罪犯审判与史料整理”国际研讨会

发布日期: 2014年03月06日

3月5日至6日,我院及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成立暨“战后亚洲战争罪犯审判与史料整理”国际研讨会,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和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庭庭长西奥多•梅隆法官、国际刑事法院汉斯-彼得•考尔法官、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刘大群法官等应邀出席会议,林尚立副校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国内外的近30名国际刑法专家学者应邀与会。

林尚立副校长讲话

孙笑侠院长致欢迎辞

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等一系列对二战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是战后国际秩序构建的重要依据,也是当代国际刑法的主要渊源,更是世界历史中不容否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美苏冷战和国际局势动荡等多种因素影响,对战后亚洲战争罪犯审判的历史性总结工作被长期边缘化,国际社会对这段历史把握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同时,战后的日本在反省战争罪行上始终态度暧昧,反复试图美化、扭曲甚至否定侵略历史。近期,日本右翼势力再次掀起否定二战历史、破坏战后国际秩序的风潮。在当前日本右倾思想严重泛滥的历史时期,举行此次“战后亚洲战争罪犯审判与史料整理”国际研讨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此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深入研究二战后在远东地区对日本战争罪犯的一系列审判,收集、整理审判史料,还原历史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略战争罪行及其所应负的国际刑事责任,证明战后战争罪犯国际审判的正义性和合法性,支撑和维护战后基本国际秩序和国际刑法的基本立场。

会议首先由西奥多•梅隆法官和汉斯-彼得•考尔法官分别作主题演讲。梅隆法官在主题为“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遗产和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庭的功能”(The Legacy of the ICT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MICT)的演讲中,用他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和多年的亲身经历,系统讲解了国际刑法的起源和发展,重点介绍了前南国际刑事法庭20余年的发展历史、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国际刑法和国际刑事审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并介绍了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庭的职能作用。他指出,虽然前南国际刑事法庭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不久即将正式关闭,但它20余年的历史留给了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和遗产,需要我们去珍惜、维护继承和研究。国际刑事法庭余留机制庭将继承前南国际刑事法庭的衣钵,完成它的后续工作,履行它的长期职责,继续为人类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梅隆法官主题演讲

考尔法官以“国际刑事法院:现状和未来”(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Present and Future)为主题作了演讲,他讲述了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法院创设和发展的曲折历程、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展望了国际刑法院未来。他认为,国际刑事法院从无到有,从初创到不断发展成熟,从乌托邦式的理想到国际社会中的重要机构,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未来,国际刑事法院一定会始终保持公正、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表示,复旦大学国际刑法研究中心的成立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世界和平和正义事业的支持,世界和平的维护和国际刑事法院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和支持,希望中国能尽早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贡献更多力量。

考尔法官主题演讲

刘大群法官主持主题演讲

在随后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战争罪犯审判与史料整理”、“东京审判的意义与资料收集”、“中国审判的意义与史料整理”三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文:焦经川;摄影: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