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第七届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复旦大学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 2013年12月03日

本报讯 11月8至11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复旦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七届高校间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举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办事处主任Pierre Ryter先生、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郭长江先生、上海红十字委员会执行副会长马强先生、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女士分别在闭幕式上讲话并为获奖参赛队、最佳诉状、最佳答辩状以及最佳辩手颁奖。为期四天的竞赛吸引了来自国内26所高校的代表队加。这也是“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首次在复旦大学举办。

本届竞赛旨在透过涉及国际人道法议题的辩论,提高法律专业的学生们对国际人道法问题的关注。每支参赛队伍需根据案例提交法律诉状,并就如武装部队将领是否须就其违法行为负刑事责任或是否违反国际人道法等问题进行辩论。

参赛队员将经过两天紧张激烈的法庭辩论最终决出优胜者。获得本次比赛前三名的队伍将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资助前往香港,参加2014年亚太地区高校间红十字“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竞赛。

本次比赛的案例由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法律专家拟定,由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法及国际人道法专家担任法官。比赛期间,来自前南斯拉夫刑事法庭的刘大群法官不仅担任决赛的主审法官,还将为参赛队员进行国际刑法的相关讲座。

正式比赛环节结束后,还举行一场法庭辩论技巧培训,参赛队伍和法学院的部分学生参加了培训。

曾多次担任模拟法庭法官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亚太地区法律顾问理查德•德加涅先生告诉记者:“此类活动能够很好地契合同法学专业学生的大纲和学习过程,如法律写作、论述以及表达技巧等,同时也让他们有机会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些方面。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将法律学习拿到‘书本之外,课堂之外’。”他强调,通过模拟法庭竞赛的方式来传播国际人道法很有实际意义,不仅“有助于增强对人道法律基本原则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使未来的决策者或其顾问能够意识到国际人道法的实际意义和缺陷”。

中国区高校间模拟法庭竞赛自2007年以来,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六届,参赛队伍也从最初的8支迅速增长到现在的26支。“今年是第一次在上海举办模拟法庭,能够扩大竞赛在中国的规模,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进而更广泛地传播国际人道法相关知识,这是重要的一步。” 德加涅先生表示。

复旦大学法学院是全国最早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法学院之一。自2006年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以来,复旦法学院每年都组队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年,复旦大学法学院本科二年级的凌子、史依晴、张一心三位同学组队参加比赛。她们在不影响正常课程学习的情况,利用业余时间,经过六周左右的努力,最终在书状以及口头陈述和辩论两方面都取得良好成绩,获得优胜二等奖。

现在,模拟法庭已经成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模拟法庭的训练,学生不仅拓展了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理论,而在在法律写作、法律适用、法庭辩论和法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能力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参加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的同学特别在国际人道法及其法律分析、法律适用方面比其他同学高出一筹,可以指导其他学生的学习。

国际人道法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是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简称“红十字运动”)的成员。红十字运动致力于推广国际人道法及普及人道原则,以防止人类的苦难。日内瓦公约是国际人道法及红十字运动的基石,是在战争时保护非战斗人员及已退出战斗的人员的一系列法则。1949年达成的四部日内瓦公约及1977年的两个附加议定书和2005年第三附加议定书是国际人道法的主体,并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