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法学教育转型发展峰会隆重召开
5月28日,在复旦大学法学学科创建百年、法学院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际,由我院主办的“法学教育的转型发展峰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召开。
此次峰会包括三项重要议程:法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成立、上海医学院与法学院合作协议签约和“法学教育的转型发展”院校长论坛。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布赛利斯法学院、台湾政治大学、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校长、院长和法律实务机构的实务专家出席峰会。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吉林大学资深教授、二级大法官张文显,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法学院院长孙笑侠等出席峰会开幕式。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文科科研处等我校有关机构负责人也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忠主持。孙笑侠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对所有出席峰会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孙院长在致辞中说,复旦大学将迎来法科设立100周年。复旦大学于1914年春季首次招收法科学生60人,开启了上海近代法科教育的新篇章和我国法学教育的新格局。今天的峰会与其说是庆祝,不如说是纪念和反思。纪念我们走过的路,同时也反思我们法学教育今天面临的新问题。孙院长指出,相信通过与会嘉宾的讨论,这些问题会逐渐清晰起来,进而形成相应的应对思路,从而调整我们的行动,推进法学教育的转型发展。
峰会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林尚立副校长宣读法学院第一届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并逐一向委员们颁发聘书。法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由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知名法学教育家和法律实务专家组成,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张文显和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院长玛丽•伊丽莎白•麦吉尔(Mary Elizabeth Magill)担任该委员会的首任联席主席。国际咨询委员会将为我院的发展战略、学科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使复旦法学院努力创建成为符合国际一流标准、适应未来国际化发展与国家法治改革需要的法学人才集聚高地和培养摇篮。
随后,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汪玲和法学院院长孙笑侠分别代表两院签署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法学院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涉医法律问题研究、医事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同校学科优势,加强学科融合与交叉。复旦大学还将在此基础上探索联合培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医事卫生法律专业复合人才。
签约仪式后,副校长、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致辞。他指出,新的医学院成立以后,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思考和推进交叉学科发展。今天医学院与法学院的牵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机会,两院将就医学法学交叉背景的高端人才培养以及共同关心的医事和卫生法律问题的研究展开探索。随着工作的推进,对更深层次的问题继续进行更深度的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势必有利于一流大学和一流医学院的建设,期待合作能够圆满成功。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二级大法官、法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张文显教授对复旦大学法学院国际咨询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复旦大学是久负盛名的著名大学,复旦大学的法学教育也是历史悠久,传承百年。改革开放以来,复旦大学法学院经过恢复重建、创新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他表示,在复旦大学法学教育转型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上,受聘担任复旦大学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和主席之一,深感十分荣幸、责任重大。今后将在复旦法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尽心尽力地提供咨询服务,为复旦法学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随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中国的法学教育现在正处在两个背景之下,第一个背景是中国正在走向大国,第二个背景是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这新的起点上,中国的法制要迈向新的目标,有四大任务需要完成:第一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第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第三是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第四是人权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法学教育转型发展峰会正是在在这两大背景和四大任务之下所召开的,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法学教育要实现几个转型:一是规模发展的法学教育转向质量发展的法学教育;二是从单一模式的法学教育转向多元模式的法学教育;三是是从国内型的法学教育转向国际性的法学教育;四是从专业性的法学教育将转向职业的法学教育。徐显明教授希望复旦法学能够带好头,率先走向世界。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就法学学科的发展问题,杨校长指出,法学的发展与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与大学的各个学科都有交集,因此法学学科的发展必须与更多的学科建立联系,开展交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人才培养上,杨校长表示,法学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实务性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法学基础理论素养的提升,基础学科不强,应用层面就不可能出色。就法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杨校长认为,在开放的、全球化的社会,国际化是任何一个学科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法学院这次成立国际咨询委员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希望法学院能尊重委员们的意见,发挥委员们的作用,在学科定位、师资培育、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教研资源内部指引等各个方面来借鉴我们各位委员的智慧,积聚动力,把复旦的法学院发展的更好,然后能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全球法治关系的建立也做出复旦的贡献。
作为复旦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复旦法学学科肇始于1914年,今年正好是第100个年头。1914年春季学期,复旦公学增设法律专科班,在上海率先将法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首批招收60名学生,开启了上海乃至中国现代法学教育和法律人才培养的新篇章。今年,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复旦大学恢复法学教育30周年。1983年,复旦大学恢复设立法律学系,在全国范围内较早恢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
从1914至2013,复旦法学已走过了一百年。面向未来,复旦大学法学院将以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复合型”和“涉外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为突破口,主动担当起国家与社会对法学教育的希冀和要求。目前,复旦法学院已与哈佛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等十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稳定的院际合作关系,互派师生到对方学校开展交流、学习和科研。复旦法学院2010年起开设全英文“中国商法”国际硕士(LLM)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得到了各国留学生的广泛认可。
复旦大学法学院将依托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区位优势和复旦大学的综合性学科优势,以全面贯彻国际化和跨学科战略为抓手,加快推进法学学科的转型升级和法学教育的跨越发展,开启复旦法学学科的新起点、新模式和新生态。开幕式之后,法学教育的转型发展院校长论坛正式开始。论坛分三个单元,分别以“转型社会的法律教育改革”、“公共利益、公共服务与法学院教育”和“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标准与培养”为主题。出席峰会的二十余名国内外著名法学院校和法律实务机构的校长、院长和法学教育家、法律实务专家就相关议题作了深入研讨。
相关媒体报导:
新浪网:复旦明年拟推法学专业本硕连读
上海教育新闻网:世界一流高校法学专家汇聚复旦 探讨法学教育转型发展
上海市法学会:法学教育转型发展峰会在复旦隆重召开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复旦大学法学院庆建学百年
法学教育转型发展峰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实施跨学科、国际化战略 谋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