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研究
  • 首页  学术研究
    • 2021.11.30
      导语: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复旦大学法学院举办“法治中国”论坛,邀请政法领域知名专家走进校园,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进程、司法实践、典型案例和发展前沿,深入讲解中国法治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阐释中国法治的经验和优势,搭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务互动的沟通交流平台。2021年11月23日下午,WTO争端解决机构前上诉机构主席赵宏教授受复旦大学法学院“法治中国”论坛邀请,以“中国与国际法治”为题做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副会长韩立余、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外交部国际法咨询委员会顾问张乃根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讲座由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主持,国际法学科的师生代表约30参加线下会议,约100名来自本校和其他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线上参会。赵宏教授主要从“法与法治”、“西方国际法视域下的国际法治——演进路径与态势”、“古代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与近代‘国际法’的遭遇”、“当代中国与国际法治”四个部分展开,从法的起源到法的理念,从古代中国法到现代国际法,从国际法运行机理到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和上诉机构的危机,宏大开放地系统性阐述和展示了
    • 2021.12.08
      2021年11月12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江湾刑事论坛·经济犯罪前沿问题系列沙龙(二)——受贿罪刑罚适用疑难问题研讨通过线上会议方式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社科院法学所、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出席了本次沙龙。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等10余人参加。本期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汪明亮教授作总主持。首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杜宇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杜宇教授表示,“受贿罪刑罚适用疑难问题研讨”这一议题的重大价值与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深入探讨受贿罪刑罚适用的关键争点和难点,凝聚共识、化解误会,进一步朝着学术共同体发展。(杜宇教授)其次,汪明亮教授对受贿罪的立法沿革、刑事政策背景和法律规定作了基本介绍,并针对该罪名的刑罚适用层面,提出了三个具有探讨价值的议题,分别由三位教授担任主持及点评人,其他与会嘉宾围绕议题作发散式研讨。(汪明亮教授)研讨环节议题一:受贿罪刑罚适用之立场选择:同意抑或反对受贿罪死刑(立执)本议题由上海交通大学张绍谦教授主持并评议。专家:张绍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绍谦
    • 2021.11.24
      2021年11月19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五期——“跨国公司与刑事合规”讲座以线下和线上两种形式同步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丹老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李翔老师、金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海涛律师、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余盛兴律师、美国珀金埃尔默集团亚太区总法律顾问陈大顺主讲。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许多师生与实务界人士参加了此次讲座。李翔教授首先介绍了刑事合规的基本概念和缘起,重点阐述了我国刑事合规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单位犯罪。由于我国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承认单位犯罪,目前又存在单位犯罪在立法上处罚过重与司法上处罚过轻的矛盾,李老师提出我国刑事合规政策需要更加明确与适当的定位。刘海涛律师着重介绍了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建立有效的刑事合规体系,具体包括:对企业风险的全面评估、为企业设定良好的企业合规文化、保持良好的合规管理团队、制定有效的合规风险预警机制与调查惩罚机制、定期更新合规计划等。余盛兴律师重点从美国FCPA出发介绍了我国企业在海外反腐败案件中的具体情况。2016-2020年违反FCPA的涉华案件总量不少,集中在医疗、电信、能源、金融等行业。在
    • 2021.11.17
      2021年11月11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四期——“国际商业活动中的违法(贿赂)与合规”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朱丹主持,由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秀梅担任主讲人。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副院长吴允锋担任点评人。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许多师生和实务届人士参加了此次讲座。首先,王秀梅老师从“一带一路”引出跨国营商活动除了引领全球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全球快速流动,也引发了尤其是在国际商业活动中的违规与贿赂犯罪的伴随滋生。简要介绍常见违规与贿赂犯罪的情形后,王老师指出中国不仅要在刑事合规的层面不断完善,也应当在行政或民事等角度去处理相关问题。随后,王老师借鉴美国“长臂管辖”等内容阐释了相关案例浮现的矛盾与解决方法。最后,王老师认为在惩罚之前也要有防范。企业应当把“清洁意识”下沉到具体人员中去,有效地履行国际商事活动合规的步骤。同时,谋求公平向上的国际商业活动环境不仅是企业的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与义务。华东政法大学文伯书院吴允锋老师对王秀梅老师的讲解做出了高度评价。在凝练其中要点的同时,吴老师针对面临国际商事活
    • 2021.11.05
      2021年11月2日,第二十届复旦大学法学院——盈科学术午餐会在江湾法学楼202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期学术午餐会的主讲人是葛江虬老师,在我国《个保法》刚刚生效的大背景下,他以“算法自动化决策的实质控制”为主题,从“结果合理原则”的视角切入,真诚分享了自己对于算法自动化决策的看法。班天可老师、施鸿鹏老师、蔡培如老师和其他参会学生则围绕葛老师的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伊始,葛老师介绍了最新生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关于自动化决策的相关规定。以第24条第1款中体现的结果原则为中心,葛老师对算法自动化决策的法律规制做了大致的梳理,从立法史的视角与大家一起探讨了法律规制的中国路径。接着,葛老师对形式与实质控制二元视角下的结果合理原则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针对近期十分热门的“大数据杀熟”现象,葛老师认为这体现出管理部门对价格歧视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并非所有差别待遇都需要被禁止,而是需要加以限定性要件使公平公正的结果合理原则不被突破,经营者与用户的利益关系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精准界定结果合理原则的内容与评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事人的利益背
    • 2021.11.04
      2021年10月28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二期——“城市和国际法”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蒋超翊老师主持,由苏州大学王建法学院副教授朱明新老师担任主讲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蔡从燕老师担任评议人。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许多师生旁听了此次讲座。朱明新老师的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朱老师回顾了近年来兴起的城市和国际法研究学术史,介绍了外国学者关于城市和国际法研究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其次,朱明新老师以“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威约”)作为分界线,展现了“威约”之前、“威约”之时、“威约”之后三个阶段城市与国家间关系的变迁。他细致分析了早期城市作为独立的国际行为体,继而成为民族国家的内部组成部分,进而在晚近逐渐从国家的“黑匣”子中部分地“浮现”的机理、表现以及影响。最后,朱明新老师对于城市和国际法研究做了展望,提出了若干可以进一步展开研究的议题。在评议环节,蔡从燕老师强调了城市和国际法研究对于国际法学人开拓研究视野与挖掘研究议题的重要意义,认为国际法学子应当学习朱明新老师勤勉严谨的学风,并且就朱明新老师的报告中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
    • 2021.10.30
      2021年10月23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晚近国际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问题研讨会》在202会议室及线上成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博导张乃根教授主持。邀请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参会并发言,近40名校内外教授和复旦学生和200余名校内外师生及实务界人士在线下和线上参加研讨会,并与发言嘉宾开展互动讨论。在本次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就围绕晚近国际争端中30多个案例的条约解释,分三个专题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分享和充分交流了不同角度或方面的观点。在上午的“国际法院的条约解释”专题中,北京大学李鸣教授首先作了主题发言,通过“波黑诉塞黑的种族灭绝案”,从批判主义国际法学角度,剖析了国际司法中的“法官造法”现象及其背后的政治因素。李鸣教授强调,条约解释的形式主义法律工具对法律工作者必不可少。要用法律的话语讲政治的故事,而不是用政治的话语讲法律的故事。中山大学黄瑶教授以2019年国际法院的“伊朗资产案”和“乌俄案”的初步异议判决在管辖权问题上体现的共同点,即,以非核心问题的管辖权来确立对核心问题的管辖权。黄瑶教授分析了国际法院
    • 2021.10.27
      2021年10月22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一期——“娱乐公司的知识产权授权管理”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老师主持,由NBC环球知识产权法务总监张宏恺先生担任主讲人,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主管工作的副院长丛立先老师担任评议人。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许多师生和实务界人士旁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伊始,主讲人介绍了娱乐公司的行业生态。娱乐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以著作权、商标权为主(表现为内容和品牌)的知识产权(IP)。紧接着,主讲人从娱乐公司知识产权授权的主要类型、授权的商业意义、授权的流程三个方面介绍了娱乐公司的知识产权授权模式。实践中,娱乐公司通常就影视内容、空间场景(主题乐园、实景体验等)和衍生消费商品对外进行授权。知识产权授权有助于被授权商增加产品销量并促进其市场营销,同时也有助于授权商扩大品牌和内容的市场影响力,并且授权商也可以通过授权来确保法律上对商标实际使用的要求。在授权流程方面,主讲人提及了准备授权素材和进行授权谈判等环节。主讲人着重从授权商的角度介绍了如何准备授权素材,包括如何进行商标布局
    • 2021.10.22
      2021年10月20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和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办的“人与未来法治对谈会”在复旦大学复宣酒店成功举行。本次对谈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孙笑侠主持,由上海交通大学廖凯法学院原院长季卫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志铭教授、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以及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联袂演讲,围绕数字法治、人文科技以及智慧司法,展开兼顾未来视野和人文关怀的学术盛宴。孙笑侠教授代表东道主,首先对四位重量级演讲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师生介绍了四位法学家的精彩履历和细微趣事。孙笑侠教授说,不同的研究旨趣却因相同的对谈主题将四位学者机缘巧合地汇聚在一起,共同围绕新兴科技与人的生活,探讨未来的法治将会有哪些“变”和“不变”。上海交通大学廖凯法学院季卫东教授以“AIoT时代的风险与个人数据权利保护”为题,通过比较法思维,紧密结合数字经济前沿,分享了智能物联网时代基本权利与数字经济张力和冲突的中国解决之道。面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引起的社会和法律深刻变化,欧盟采取GDPR基本权利保护模式,侧重人权保障,而我国以民法和行政视角给予数据权法律保护,以适应数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