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教学相长 | 法学院熊浩老师:教学是我不断钻研的动力
系列活动前言
为响应学校2018年全面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钟扬式好老师’”活动和“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全院师生凝心聚力,携手奋进“双一流”建设,学院组织开展了好导师风采展评活动,采访并宣传法学院研究生心目中好导师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导师更深入地参与到研究生德育工作中去,以学术造诣和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熊浩老师的故事。
人物简介
熊浩老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非诉讼纠纷解决(谈判、调解与仲裁)及其培训,法律经验研究与法学交叉学科研究。获评“2017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熊浩老师
从教初心
谈到从教的初心,熊浩老师认为,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大学老师是相对自由的职业,这种自由意味着你可以在从事你所热爱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地支配你的生活,从而进行自由的思考。”而提到在复旦法学院的经历对自己教学生涯的影响,熊老师则认为复旦的同学们是他教学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助力,他一直相信师生之间应当教学相长。作为大学老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科研之上从而获取更多的更深入的学科知识,但与此同时,教学仍然能使老师获得科研的灵感和不断钻研的动力。
教学理念
相信喜欢辩论和演讲的同学对熊浩老师应该都不陌生,他是辩坛常青树,也是《我是演说家》第三季、第四季的总冠军,在比赛中他激扬文字,无论是论点还是观点都极富创造力。而在教学工作中,熊老师在治学、教学、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方法。在熊老师的谈判、调解、仲裁课程中他崇尚案例教学,这是由哈佛建立的一套冲突解决教学模式。对此,熊老师强调:“案例教学不是举例子来说明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融入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查。知识是从自己身体内生长的,而不是我在课堂上灌输,学生只是像一个容器一样接受和复制。”
难忘记忆
当回忆到难忘的课程时熊老师笑着说:“我觉得课程基本上都很顺利,同学们的表现和反响也很好,但是真要说有什么难忘的瞬间,我觉得是每次看教评结果时总是希望自己比以前、比自己所期望的多少有一些进步。因此打开评价的那一瞬间是很难忘的,可以了解同学们对哪些部分还有不满意的。我没有任何责怪同学的意思,相反,这是我认为在从教过程中的最大收获之一,可以让我进一步去了解自己还有哪些地方能够进步,这是一个具体的刻度和指标。”
使命时刻
当问到熊浩老师是怎样理解和看待自己教学的学科对于法学教育和整个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时,熊老师觉得应当从小处着眼,从自身着眼:“把我们自己生活过好就是为社会的贡献,因为只有当一名法律学者把他自己的生活过好了,它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相信力,那就是就是以法律为业、以学术为业,这种职业是值得钦佩的,是人们值得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可以从这个职业中获得精神的满足与财富的自由,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所以把自己做好了,其实就是对法律、法制社会和整个行业的贡献。”
同学们眼中的熊老师
此次访谈中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参加熊老师课程的同学,这位同学同时也是熊老师的课程助教。在她看来,熊老师的课堂氛围是轻松而紧张的。轻松是因为老师非常幽默,不仅仅是因为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更是因为他擅长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趣味性的表达。而紧张则是因为当讲到需要同学们记录吸收的东西和课下认真完成的任务时,熊老师就会变得十分严厉。对于熊老师的教学方式她也十分敬佩:“老师不仅仅是教我们一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他经历总结出的极具实用价值的东西。同时,你能够感受到每一天他都不断在自己领域内、领域外吸收和补充新的知识。”
熊浩老师与同学交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步入新时代,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也在不断变革,老师们不仅仅有长久坚守和一以贯之的教学精神,更有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完善的新思维,在复旦的校园里开出满园桃李芬芳。
熊老师在课堂间隙为同学们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