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为人为师为学|法学院梁咏老师:严以治学,乐以育人
编者按: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一支优秀师资队伍、形成优秀的专业化管理,营造出优良的学院文化,实现培养卓越人才、产生高水平学术成果、贡献高质社会服务,实现建设受人尊敬的伟大法学院、迈向一流的目标,法学院继续大力巩固“为人为师为学”主题教育活动成果,在学院新闻网和i法复旦人等平台开辟“为人为师为学”专栏,专题报道学院学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好老师”等优秀教师的风采。
通过刊发优秀教师的人物特稿,传唱学术精神,巩固育人文化,推进法学的教学与研究,为中国法治建设,发出复旦法律人的声音,做出复旦法律人的贡献,努力使学院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培养各类法律后备人才、服务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中担当起更大责任。
今天,我们推出的是法学院副教授、国际法专业青年教师梁咏老师的故事。
梁咏老师,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作为耶鲁大学福克斯国际学者、芝加哥大学暑期法经济学项目交流学者,主要从事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的研究。梁咏老师还担任了上海市WTO法研究会秘书长(2012年至今)、复旦大学上海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秘书长(2014年至今)、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理事(2013年至今)、复旦大学《当代法学研究》主编(2015至今)等职务。
三尺讲台,十载尽瘁。梁咏老师严以治学、乐以育人的形象深深留在了每一位同学的记忆中,教给大家一个复旦学子应有的“学士之风”。
一、时代责任:大国崛起,学科使命
(梁咏老师学术交流)
自1997年就读复旦大学法学院本科起,梁咏老师在复旦已有20年时光。而自2001年因中国入世选择国际经济法专业深造开始,梁老师从此也与国际经贸领域的法治变迁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坦言自己生活在一个国际法发展的大时代,也是中国最需要国际法人才的时代——“中国从大国向世界强国的转型,既需要经济、国防与科技等硬实力的支持,也需要法治、文化等软实力的促进。我希望通过国际法教学,教育一批人、一代人,提高国际法意识及应用能力,增强中国在国际法治领域的话语权。”
梁老师执教以来开设《国际投资法》、《国际经济法导论》、《国际私法》、Chinese Foreign Trade Law、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等专业课程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冲突与对话》、《法律与社会》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学校第一位同时开设两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老师,多门课程荣获校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法学院诸多学子曾表示因受梁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了国际法作为未来深造或工作的方向,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这也正是梁老师和更多国际法前辈所期望的。
教学育人之外,作为一位具有潜质的青年学者,梁老师已出版个人专著4部,参编教材5部,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已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荣获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2014)、上海社联优秀论文(2014)和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7),学术成果获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她独立主持有教育部、司法部、上海社科等省部级项目6项,并参与国家社科项目2项。
授业解惑,潜心学术,关注前沿领域,梁老师用实践告诉大家一名优秀的国际法人才应当如何不断前行,承担起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二、课堂教学:严谨治学,作育英才
投身高校教育事业十多年来,梁咏老师以其智慧、幽默与宽容成为法学院学子心中的“女神”,被亲切地称呼为“梁姐姐”,而梁老师授课时的机敏诙谐更令其课堂场场满座,笑声不断。
法律的语言常常晦涩抽象,对于晚进的国际法学科更是如此。为了让授课内容更容易接受,梁老师采用启发式和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原理用浅近易懂、风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断引导学生发问并自己解决问题。正如梁老师所认为的,老师的讲课是一种演绎、一种发展、一种表达。她满怀热情讲授自己的每一堂课,认真观察同学们的眼神和表情,对于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的地方,不厌其烦地耐心讲授,力求让更多的同学掌握课堂内容。尤其是梁老师不经意间抖出的“包袱”,更是为大家津津乐道,很多同学在课堂之内就将很多知识牢记在心。在指导学生参与学术项目或学位论文方面,梁老师更是以严谨细致出名。从题目选择、结构设计,到标点符号与文献格式,她都会进行详尽的批注和修改,尊重同学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充分讨论。
梁老师的治学严谨还体现在课程设计方面。在《国际投资法》课程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同学们接触和了解最新和最准确的资讯,相关PPT和课程内容梁老师每年更新超过50%。例如2016年TPP协定达成,针对这样要求高、范围广的协定,中国又不作为成员方,如何应对和准备成为了教学重点,推行“一带一路”政策下双边和多边投资协定的订立成为了课程讨论的热点话题。而2016年6月开始,国际上兴起了反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潮流,西方国家表现各异,英国脱欧、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退出TPP的行政令、法国、荷兰大选中出现反全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课程重点又有所改变,需要更关注当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相关主张。
为人谦和、深入浅出,善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使得梁老师的课程一直以来广受好评。她主讲的《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冲突与对话》、《国际私法》、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等课程被评选为了校精品课程或优秀课程。而梁老师在法学院本科生教学评估中更是多次名列前茅,获得了校港爱奖教金。
三、课堂之外:春风化雨,德正为范
在课程之外,梁老师积极参与学生工作,细致入微地关心学生。她认为育人工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也是教师的天职,不能有所偏废。在学院与书院中,梁老师做过辅导员、分管副书记、书院导师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关心学生成长。
她认为学生有权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成长,老师应当尊重同学的合理意愿。
梁老师直言喜欢和学生交流沟通。这样一方面可以融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近况、减少代际差异,尽可能早地发现学生成长与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更及时地以合理方式介入和疏导,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学相长,和学生的沟通使得她的生活、语言和心态都会年轻化,更有活力。“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导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学习、提升。梁老师欣喜地看到现在的青年学子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泛,信息检索能力突出,语言能力强,开心地说与学子们交流如同“头脑风暴”,共勉共进。她也真诚地希望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能一直保持上进的态度,做到德才兼备、学士之风。
言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工作与生活等多重压力的平衡时,梁老师言传身教。对于她而言,如果要进行排序,首先保证教学,因为这是教师的天职与师德;第二是对学生的指导规划以及学生的发展,之后才是自己家庭的角色。她热爱这份职业,热爱需要她的学生们。也正是因为有梁老师这样优秀的满怀热情的老师们,我们的复旦生活才成为了现在的模样。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这些话语和教导也会一直指引我们前进,让我们努力成为更优秀的“复旦人”。
四年时光匆匆,梁老师的广博知识与洒脱爽朗的笑声却早已深深的留在了毕业班每一个同学的心中,成为难以抹去的专属的复旦记忆。即便毕业离开,终有一天可能记不清国际法的知识,梁老师也永远是我们亲切的“梁姐姐”,春风化雨的关怀也会一直陪伴我们很久。
关于梁老师,同学们这样说
似乎一旦提起学习法律,无论法学生还是非法学生总有那么一些认为法律课是枯燥的,但如果来复旦听过梁咏老师的课我想他们便一定不会再那么认为了。有幸曾听过梁老师的国际经济法导论课程和国际投资法课程,老师都会将知识点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通过案例之间的相互比较给予学生们直观的感受。无论是老师课上明晰的知识点梳理还是精辟的国际事件讲解,都令学生们受益匪浅。此外,梁老师还非常乐意在各方面帮助学生,无论是开办讲座还是撰写推荐信,老师都能为同学们的未来道路引航。梁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待人慷慨的好导师。——公惟韬
梁咏老师是曦源学术项目的指导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另外梁老师讲课也十分风趣幽默。在曦源梁老师项目之前就和我们小组成员有很多交流,之前也和梁老师一起做过课题,梁老师总是耐心指导,指出我们的不足以及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曦源学术项目后感觉自己向梁老师学习到了很多。真心感谢负责的梁老师。——李寰宇
大一上学期就选修过梁老师开的通识核心课,到江湾后也选修过老师开的专业课,梁老师讲课思路特别清晰,课堂氛围活泼,干货满满,使我们燃起了对国际投资法学科的兴趣。两年里,梁老师指导我们写文章、做课题,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指导与帮助,梁老师总是耐心而细致地与我们交流课题框架与写作思路,使我们得以一窥学术研究之门径。从属文到治学,我们需要向老师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从最初筹备到临近结项,通过曦源项目,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梁老师指导课题非常用心,自己能够在本科阶段有这样一次学术经历,弥足珍贵。再次感谢老师!——叶戈
梁咏老师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姐姐,与她交流有如沐春风之感。听她讲离我们相对遥远的国际经济法丝毫不觉得疏离,充满了生动的阐述和睿智的见地。课间她总是主动与我们聊天,从专业学习到校园生活到未来规划无所不包,设身处地给我们指导。她的温和善良与幽默风趣是我大学生活中十分美好而难忘的记忆。——曾晶
梁咏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曾经上过她的国际经济法导论,上课时深入浅出的解析,严谨但又不失风趣的教学,深受大家的喜爱,同学们私底下都更喜欢亲切的称她为梁姐姐。与梁姐姐接触最深的应当是有一次青年法学会想要举办一场有关TPP的学术论坛,我们与梁姐姐取得了联系希望她能够作为嘉宾出席论坛,梁姐姐非常热情的答应之余,还在前期与我们深入探讨主题与大纲的相关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与看法,并且向我们推荐了在此领域有其他杰出研究成果的教授,并帮助我们与他们取得联系,使得论坛最终能够成功开展。——高圣历
梁老师的课程干货多多,要求严格是从本科以来就有所耳闻的。治学态度的严谨认真以及对于整体形势的把握总是让我有新的收获与想法。印象最深便是曦源中期答辩,梁老师一言以蔽之,直切课题的要害,让我们重新审视课题并且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最终通过考核。另外,梁老师的国际投资法课程总是教导要以第一手数据资料以及最新的统计数据做支撑,这无疑是一种对于学术的崇敬,我辈皆应以之为楷模。——王睿
梁老师寄语
我有两道座右铭,也将它们分享给大家:
1.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东西要一步步做成,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同学共勉之。
2.生活中要有宽容的心:尽人事、听天命——对生活的不足,即便尽力了,努力了,不一定每一次机会都会到自己身上,不如意也是美好的,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所有的事情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以宽容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积极面对明天。
作者:朱凌瀚、赵容宇、保琰
法学院“为人为师为学”特稿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