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开学典礼 | 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忠为学院2018级新生上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

发布日期: 2018年09月17日

 

2018年9月11日下午,法学院新生开学典礼结束后,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忠老师为469名2018级法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讲授了他们法学院的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

胡书记从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说起,从十个角度,结合正反实际案例,尤其是过去在校学生身上发生的正反事例,阐述道理,勉励每一位同学筑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生底色,努力做一位优秀的复旦法律人。

新生在法学院的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

筑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生底色,

努力做一位优秀的复旦法律人

胡华忠老师

中国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复旦大学是要为国家和世界20年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质的领袖人才。

作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毫无疑问,就是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法律专业精神素质的领袖人才。这样的人才,毫无疑问一定是要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那么,要能成为这样的人才,同学们在大学里必须筑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生底色?这样的人生底色是什么?我觉得至少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你们虽然年轻,但我相信从自身不长的成长经历中,应该已体会到精神信念的巨大力量。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利剑和精神信念两种力量,但事实上,往往是精神信念的力量打败利剑的力量。一个人有精神有信念不仅能使人年轻、永远有热情,不仅能使人有顽强的意志去克服一个个困难,而且在努力的过程中不会迷失方向。

每个人有个人的梦想有个人的志向,有层次性的不同,但只有把个人的梦想个人志向有志向置于大梦想大志向之下,才会有更高的格局,才会更有作为,才会做出大事业。我们要努力树立崇高理想、美好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的召开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要坚定崇高的理念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家国情怀、人民立场

“家”组成了“国”,没有“国”,哪来“家”。习近平总书记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

我们法律人要对国家有认同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积极的贡献。一个人要立足于同事、立足于组织、立足于社会,立足于国家,必须要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协调、纳入集体利益、反映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对于任何人来说,只有扎根人民,只有个人发展、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相一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学生培养浓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人民立场,把个人事业追求融入时代,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大趋势、大舞台、大伟业相契合,才可能更顺利、才能更有前途、才能走得更远。

三、人文素养、科学思维

一个人能看到什么,又看不到什么,能否准确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如何正确分析问题和对待问题,与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思维有很大关系。

法学是社会科学,但也是人的学科,究其根本,应该是为人服务的学问;法律具有工具性,但同时具有人文性;法律是无情的,而又是有情义有温度的,任何法律背后都应该蕴含着公平正义积极向善的价值取向。对于当下中国法科学生千万不要忽视法科的人文性,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行为方式,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形成知大势的深邃历史思维、增智慧的严密辩证思维、谋全局的宏阔战略思维、增活力的强烈创新思维、整合力的整体系统思维、定边界的清醒底线思维和求善治的规范法治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

四、学习能力、实践品格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学习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在大学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质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发展新知识的能力,努力培养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这对大家日后持续发展提高意义重大。

善于学习一定要养成实践的品格,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践行以问题为导向的观点、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突出“知行合一”的理念,“知”离不开“行”,“行”需要“知”来指导,只有“行”才会真正的“知”,这也是我们历史上的哲人王阳明所提倡“事上练”的道理。

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也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开放心态、宽阔胸怀

 历史已成为世界历史,时代车轮浩浩荡荡往前进,开放的世界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势,我们一定以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胸怀拥抱世界、拥抱时代,欣赏他人的赞美和优点、包容他人的批评和差异,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尝试新事物新实践,自己才会有更宽阔的视野、更大格局,才会使自己更丰满永远进步永远年轻。

今天多位老师和同学发言中提到坊间流传的复旦“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句话。这里讲的“自由”是指复旦具有宽阔的胸怀、开放的心态,师生在此具有无限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而“无用”是指复旦追求的不是为狭隘个人小利的短利功利目的,而是为长远发展、为大利而努力的“无用而大用”。

六、自我革命、自觉提升

想要不断进步提高,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自我革命精神,努力实现自我的自觉提升。自我革命精神是什么?就是要勇于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勇于自我批评、自我纠错。

一个人只有善于反思,在自省中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改变自己,才会不断得到进步提高。一个人如果总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即使处事做事中犯错,不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一味地找客观原因(即使存在客观原因)、总是一味地怪罪于他人(即使他人有错),那一个人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提高,只能是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不要说进步提高,可能会走入人生的恶性循环、被时代所淘汰。

善于批评自我批评,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自觉提升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同学们要能够传承这一传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七、爱心情义、责任担当

爱心情义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品性,人世间充满爱心情义需要每个去丰满。情和理是中国人价值观中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通情达理”“合情合理”“入情入理”都是“情理兼修”的表现。我们要做到通达人情、明晓事理,养成健全之人格。

同学们都已是成人,要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言行中学会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言行要负责,要养成对亲人、对家人、对朋友、对组织、对人民、对国家和社会、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精神。

八、勤奋谦卑、乐观向上

曾国藩说:勤、谦,彻始彻终,须臾不可离道。勤所以儆惰也,谦所以儆傲也,能勤且谦,则大字在其中矣。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我们法学院有许多优秀的老师,几十年兢兢业业如一日,在学术育人上从不松懈,毫无怠慢,都是同学们最好的榜样。有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懒,造成后续无穷的麻烦和痛苦,勤奋孕育了成就、勤奋造就了顺利、勤奋成全了幸福。

人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保持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激情,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在经验中提升、在教训中成长、在挫折中提勇气、在危机中找机会。

积极乐观向上的人,从不抱怨、不埋怨,而总是向前看、去想办法找出路,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正能量,总是能把人生有限的精力聚焦到对人生、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之事上,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磁场力、发展力、影响力。

九、法治精神、道德文章

中国要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我们人人共同努力,复旦人理应是有法治精神的人,我们法律人更是应具备法治精神的人,践行法治精神的模范,对国家和社会发挥引领、推进作用。

自己说的、写的,要用体现自己的真心真情,言行要一致,做好道德文章,不要说一套做一套,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讲诚信、讲规矩、讲规则、讲法治。

学法律的人最大的讽刺是自己经常讲法治、讲规则,而自己又不遵守法律、不遵守规则。法治精神、道德文章,看似是一句口号,其实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学院的校纪校规和各项工作的规则制度。

十、强健身体、欣赏美趣

身体是工作本钱,没有强健身体,哪能担当大任?强健的身体需要年轻时就打底子,注重生活规律,加强身体锻炼,同学们早上晨跑不是为了打卡,更是为了自身的身心健康,而要把强身健体变成为自己一生的习惯。

人生要过得有趣有味,需要有美感,做事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从中体味到美的享受,这需要从年轻时就要培养自己审美情趣,要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世界充满美,让自己生活充满美的乐趣,提升自己境界。

要筑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生底色的这十点,也许不全,看起来也是浅显的道理,听起来可能很简单,但要将其真正内化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境界,成为人生的底色,也绝非易事。

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同学们可以经常想到这些道理,要努力去读懂大学、读懂复旦、了解学院、充分利用好复旦和学院的学术育人资源;要牢记本分,珍惜时光,努力把书读好、学习搞好;强化主动,提升能力,要摆脱中学期间依赖于父母和教师监督照顾叮嘱的状态;修炼心性,磨练心智,使心性不断提升、心智不断成熟;强身健体,锻炼意志,为自己今后担当大任打好身体和心理基础。

祝愿各位在复旦法学院过得开心顺利、收获满满,为自己人生打下坚实的全方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