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法学院学生参演第五届全国大艺展复旦展演作品

发布日期: 2018年04月24日

4月16日至4月21日,由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现场集中展演在上海市举行。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的原创合唱《青春无悔》《骤雨打新荷》,学生舞蹈团的作品《望道》,复旦剧社原创小品《瓶中丝路》分获声乐组、舞蹈组、戏剧组一等奖。

获奖作品中,《骤雨打新荷》以声为媒,引导师生弘扬传统文化,既体现古风古韵,又有创新设计,而《青春无悔》讲述当代大学生活,融入了鲜活的校园气息,反映了青年人昂扬向上、追求梦想的青春面貌。《望道》讲述的是一名当代大学生以陈望道先生的手稿为媒,穿越到过去,见证这段峥嵘岁月的故事。当演员们一个个举起右手,用坚定的语气喊出“我宣誓”,陈望道在艰苦斗争期间弦歌不辍,教育出一批批青年学子为共产主义传播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不朽贡献的事迹骤然立体。

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若懿、2016级本科生于在洋作为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和学生舞蹈团成员,分别参加了《青春无悔》《骤雨打新荷》及《望道》的演出,与所有参演同学们一道,在全国艺术舞台上奉献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

王若懿:听骤雨,新荷,此番青春滋味,我说无悔

1、这次大艺展你所参演的节目是什么?在团队中承担了什么任务?

这次很荣幸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作为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的成员参加了声乐专场的比赛,参赛曲目为《青春无悔》和《骤雨打新荷》。我在合唱团中是女中音声部的一员。

2、你为什么会喜欢上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呢?是自己兴趣所向还是家人的影响,或是其他的一些因素?

喜欢上合唱的理由细数起来应该有很多吧。但最主要的应该还是对于合唱本身这种艺术形式的认同。其实我个人而言是喜欢上人声的质感,再喜欢上合唱的,因为后者是一种可以将人声质感发挥到极致的形式。人声和乐器的原理事实上很相近,每个人发声方式、生理结构不同直接使得人声具有音色、音质的多样性。而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之的基础作用之一就是把这些音色、音质不同的乐器放入同一支团队却不失去和谐感,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奇妙的属性。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合唱的形式和技巧的加成之下,合唱也自然地赋予了人声更多演绎方式上的可能性,所以使得我能够在每一次接触新作品时探索到新的人声展现形式,这种持续新鲜感是能够让我对合唱保持热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你认为自己在大艺展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有哪些的体会呢?

最大的收获当然是最后拿到了一等奖啦!当然更主要的是作为团队的一员拿到了这个奖项。我觉得这次大艺展给我最深的体会应该让我感受到了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强大的团队能量。从上一年5月的大艺展初赛到今年4月的决赛,近一年的比赛周期里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很多挑战。例如人员变动的问题,由于时间上横跨三个学期,同学们本身也有自身的学业任务,我们几乎每一场比赛都会面临不可抗的人员变动。这样的变动即意味着我们需要一轮又一轮的反复磨合和训练;又如大艺展和校内活动的冲突,这次大艺展的复赛正好和复旦的“一二·九”歌会被安排在同一天,我团有许多参赛队员需在一天之内奔波多场比赛,甚至一些团员不得不因为抽签顺序靠前无缘参与其院系队伍的决赛……然而非常欣慰的是,通过上下协调一致的理解和配合,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于合唱始终不渝的热爱,我们最终看到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并在这个过程聚集了强大的团队能量,让我们在大艺展的舞台上以团队的姿态更好地发光发热。

4、这次大艺展筹备过程中,有什么令你最为难忘的经历吗?

难忘的经历有太多啦!就音乐本身来说,第一次学习用脚步模仿雷声的技能,第一次对青春无悔进行弱处理,第一次混站演唱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音准……当然还有在排练和备赛过程中的一些很温暖的回忆。中秋节加排的时候团里给每个人都发了月饼,而且在椅背上给每个人发都了手写的定制祝福;初赛的时候声乐老师带着我们所有人一边练声一边走去赛场,没有钢琴的给音没有站定大家却始终保持着专注;团员第一次走上相辉堂舞台唱歌走队形,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避免踩到前面女生的纱裙;决赛时候从相辉堂的候场区走出准备上台,复旦的大艺展志愿者同学们忽然对我们齐声说了加油……可能只是平常的一些小事吧,当时可能是匆匆略过,真正回忆起来的时候却发现心中早已存了很多感动。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呀。

5、你有什么话想对大艺展台前幕后的参与者们说吗?

首先想和我们的指挥陈瑜老师、所有艺术指导老师、吴玥团长以及团里所有参与组织的同学们道声辛苦了,因为有你们不求回报地付出,我们才能有今天所有的成果;其次想尤其感谢本次大艺展决赛志愿服务的台前幕后的大艺展志愿者们,通过你们辛勤的工作和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主场的有序和亲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想对所有的合唱团员们说声感谢,一年里是因为有你们的陪伴,让每一次演唱都变得精彩而完满,能够遇到可爱的你们是我的荣幸。“听骤雨,赏新荷,此番青春滋味,我说无悔”,真的很圆满很开心。

于在洋:那些伟大的故事会被遗忘,之后一遍遍地再造

1、这次大艺展你所参演的节目是什么?你在团队中承担了什么任务?

为备战本届以“理想与信念”为主题的大艺展,我们复旦大学学生舞蹈团用一年多的时间创作打磨了全新的当代舞作品《望道》,讲述陈望道校长在民国时期作为共产主义的播种者与学生们一同斗争的故事。我有幸在此中扮演陈望道校长。

2、你为什么会喜欢上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呢?是自己兴趣所向还是家人的影响,或是其他的一些因素?

我接触舞蹈比较晚。刚上初中那时初入青春期吧,觉得跳舞这件事情蛮酷的,就自愿入了坑。家里的支持很关键,提供资源、帮助我克服之后的困难。但我爸妈实际没有这方面的渊源,反而外婆比较有经验,当时与外婆相处的时光也很多。

3、你认为自己在大艺展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说有哪些深刻的体会呢?

在这一年多的时光里,收获实在不可胜数,也无法评价最大。

在此想说的是重温历史、重述历史。为了给《望道》灌入精神内核,我们花了一番经历了解陈望道校长的事迹。陈望道校长的大名在此前虽已得知,但只在了解之后才变得丰富、立体、厚重。在那风云变幻年代的各种故事着实动人,我们也尝试将这些故事、这些情绪带入我们的作品。我在赛后的朋友圈中发了一句“那些伟大的故事会被遗忘,之后一遍遍地再造”。不论个体还是种群,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无论多么震撼的故事、伟岸的人物都会被时光遮蔽。但所幸人在穷困之时的发奋意气是共通的,所以光芒万丈的人物会不断地涌现,伟大的故事会被不断地重述。此时历史给我们启示与力量。我们的团队希望可以承载这些,将这个作品变得伟大。

4、这次大艺展筹备过程中,有什么令你最为难忘的经历吗?

首先浮现脑海的是最近的决赛吧。决赛前一天莫名其妙地犯了急性肠胃炎,一整天上吐下泻,身体十分虚弱。晚上的最后一次排练也吐得一塌糊涂。无奈去了急诊,在朋友的陪伴下打点滴到凌晨两点。当时离开排练厅,听着《望道》的音乐、看着在戏中的姐姐们一下子哭了出来。特别担心自己不能保证比赛当天的状态,让我们二十几人一年多的心血付之东流。还好第二天呕吐的情况停止,精神也振作了许多,其他的就可以交给比赛的应激状态了。

5、你有什么话想对大艺展台前幕后的所有参与者说吗?

首先要感谢所有人的努力与帮助,使得《望道》这个作品得以成为现在这个令人深爱的样子。

之后是道歉,觉得自己仍然没能把《望道》的Ideal Type呈现给大家。

但我仍然觉得,《望道》这个作品无愧于我们自己与复旦大学。

 

撰稿:孔寅长、郭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