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交流

做个自强的女孩——记08级法律硕士赴农民工子弟学校支教活动

发布日期: 2015年07月0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学生党员的先进风貌,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素质,加强学生党员回报社会的责任感,2009年5月19日,复旦大学法学院08级法律硕士志愿者一行八人,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民办杨东小学——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第一次义务支教活动。

下午1时许,我们来到杨东小学,在该学校周老师的热情接待下,我们感受到了学校温暖的人性关怀。1点半左右,在周老师的安排下,义务支教在电脑房展开。本次我们指导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全体女生,她们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较差,因为受教育对于她们来说基本上算是一种“奢侈”;另外,这些孩子家庭成员较多,加上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因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往往很少受到关注,从而更容易产生自卑、气馁的心态。本次活动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结合党支部实际开展的。
待四年级全体女生坐毕后,赵科星同学给孩子们放了一段《哈佛风雨路》的励志视频,并边看边给孩子们耐心讲解,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15岁的利兹生活在一个不幸在家庭里,在利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酗酒,并且染上了毒品,母亲也跟随吸上毒,他们就这样生活在残酷的现实中。后来,母亲因吸毒被警察带走,利兹过上了非人般的生活。但就在那一刻,她明白了,她得作出选择,她要脱离她出生的环境,她要改变命运。她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于是,她尽力拼搏,尽管十分艰辛,但哈佛之路最终向她低头。

此时此刻,孩子们看得十分入神,或许她们被故事情节所打动,或许她们正遭遇同样的生活,或许她们已经树立了志向——要做一个自强的女孩。

活动第二个环节是分组交流和讨论。旨在通过更直接的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更有针对性的给她们提出方向性的指导和解答。通过询问孩子们平时的学习时间、课程内容、学习强度和难度、家庭环境等,我们了解到作为农民工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在多方面曾经受到过或正在遭受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歧视和冷落。这些女孩子在学校经常受到男孩子的欺负,在家里受到父母,兄弟们的打骂,只是或轻或重罢了。纵然不论这些问题存在的起因,但至少可以表明这些孩子的生活状态并不十分美好。虽然她们是带着美丽的微笑和天真的神态和我们交流的,但我们可以看出,她们似乎比同龄的孩子更加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沧桑。经过交谈,我们还了解到,这些孩子平时十分用工,很少看电视,有的甚至四点多就起床读书写字。。。这些都是城里的孩子们所不敢想象和体会的。她们似乎正在用这样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她们要用行动来证实自己的价值和生活赋予她们应有的意义。她们是可爱的,她们其实应该拥有同龄孩子应该有的快乐,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她们所谓的快乐是什么,但至少可以知道,她们有自己理想和憧憬的生活,并为之奋斗和努力所带来的快感。据我们了解到,她们平时很少出门,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她们就连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外滩等上海标志性建筑和地点都未曾去过。她们完全只生活在她们家庭经济能力范围内的圈子。她们应该最终能够改变,因为她们一直在付出。

活动期间,我们给孩子们发放了我们带去的印有复旦大学字样的本子和钢笔,孩子们十分喜欢,有些孩子甚至说要等考上复旦大学以后再用。从她们的眼神中,我们看到了乐观和坚强,看到了自信和倔强,看到了希望和方向。相信通过社会的关爱,学校的呵护,以及家长的照顾,甚至是我们这帮大哥哥大姐姐的关心下,她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为祖国社会的栋梁,成长为赋有魅力的女性。

下午3点左右,活动结束,带着一份不舍,带着一份眷恋,我们离开了杨东小学。不管我们给她们带去了什么,但是我们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传达我们对她们的关爱,相信能够在她们成长的道路上增添一份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