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热烈祝贺我院两位教师成果获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

发布日期: 2021年12月23日

20211214日,中国法学会网站公布了《关于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拟获奖作品的公示》。根据中国法学会网站公示,第九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共有 312件作品进入初评,经专家评委评审后,有101件作品入围终评。最终,经过评审专家分组评审、单独打分、记名投票等环节,产生了拟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2件(论文1篇,专著1部)、二等奖作品6件、三等奖作品9件、提名奖作品14件。我院教师袁国何、葛江虬的科研成果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承办,面向未满40周岁的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在评奖年度前三年内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表的作品。评奖坚持问题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旨在鼓励、引导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深化法学研究和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青年法学人才成长机制的创新和完善。“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自2013年创办以来,已举办了8届,本年度为第九届评选活动。


《诈骗罪中的处分意识:必要性及判别》

针对以财产处分自动化、电子化及新型支付方式普及背景下发生的新型案件为切入点,在深入解析最高人民法院第27号指导性案例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论证了处分意识对于区分新型诈骗与盗窃的决定性意义。以区分处分意识中的认识内容与认识程度为基础,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各类新型案件实际,就具体判别处分意识提供了新的论点、论据与论证。在细致分析各类案例、各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原则上,应坚持严格的处分意识必要说,仅可在特殊交易中例外肯定“整体性的处分意识”。

在分析论证过程中,该文以解决我国司法实务中的疑难问题为导向,将域外刑法理论、实务经验与我国司法实践中的新型个案实际相结合,重视中外立法差异及其对切实解决中国问题的影响,在开阔的比较法视野中为解决我国本土实务问题提供具有充分本土理论涵养的学理方案。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cing consumer contracts in China and the EU

书基于法教义学的基本方法,以与欧盟消费者法的比较为核心内容,介绍了中国与欧盟两大法域在消费者法的规范体系、消费者的定义、格式条款规制、消费者撤回权、消费者法的落实路径等议题所涉及的法律规范及其实践展开该书填补了学术空白,具有较大创新价值。除此之外,该书系世界范围首部由经济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中欧消费者法的规制模式差异,并试图在学理层面对其作出阐释的学术专著。书指出,中国与欧盟两大经济体具有不同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在不同发展阶段亦有不同追求与目标。这种差异作用于消费者法规则,导致了中国与欧盟消费者法在“法律规范的明确性程度”“对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判断更倾向采取实质抑或形式标准”“规则内容更着眼于消费者固有权益保护抑或提供充分信息”“法律的落实更倚仗公力抑或私力救济”等方面有所不同该书具有开创性,基于前述视角观察规范差异亦具有重要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