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
开学典礼 | 陈曦宜:存赤子心,做法学人
(19级法学理论硕士 陈曦宜)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2019级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生陈曦宜。非常荣幸在这里能作为新生代表发言。
我在复旦法学院度过了充实而美好的本科时光。还记得,大一法理学课的下午,洞穴奇案、扳道工案给了我一场心灵的地震,我对于法治、对于人性的理解,受到从未有过的强烈冲击。后来,当我进入上海社区调研业委会的运行方式时;当我看到刚刚结束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法学方法论投入实践与现代发展接轨时;我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初遇法理学时那些经典的命题,始终叩问着法学人的内心,成为政策运行、社会发展的航标灯。四年来,我仍会为着法理之美激动如孩童。
也曾有感到迷茫与焦虑的时刻,感到能力尚浅,知识不足。所幸的是,在复旦法学院,讲座论坛的大门总是敞开,你可以随心所欲与国内外优秀学者对话,让他们的学术智慧和生涯轨迹中给你带来灵感与启发;国际交流的机会总是纷繁,你可以带着问题,走出国门,让法律文化在你面前铺展开来。若你面对卷帙浩繁的图书馆,若你面对未来道路渺渺的岔路口,感到焦躁不安,读一读导师深夜依旧详尽回复的答疑邮件,看到他们数十年来耕耘不息也不过淡淡一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便会重获心灵的力量,矢志不渝。
其一,保持专注,以极致的沉静,追逐自己的梦想。每每和法学院的老师们交谈,总能感到他们眼里有光,言语间有力量。我想,这正是来自于他们对法学事业极致而持久的专注和热忱。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无不来自于这份专注与笃定,于是不囿于对成功通俗的定义,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但求不辜负当下的选择与热爱,做法学的赤子。
其二,综合型思维。法学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新意的场域,我们追溯历史,汲取先人的智慧,推演法的奥义,又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中,挖掘新的研究对象,担负新的使命;这是一个沉静而饱含热度的学科,我们周密审慎地思索,亦需要以热爱与纯粹点亮未来的星空。如果说本科期间通识教育带我们领略了知识的浩瀚,感受到思想的丰沛,那么当下就更需要知识的勾连,构筑思维的大厦。法学能够成为一个支点,撬动更多智识板块,让我们突破学科的疆界,探求法学研究更多的可能。
其三,提有价值的问题。一方面在于知识的积累,否则问题就是来源于无知。当然,无知仍然是我们此时很多痛苦的根源,所以要多读书;另一方面,则在于拒绝坦然接受作者给出的答案,而是从其研究方法、思维逻辑中,寻找漏洞,寻找进一步严谨它、完善它的方案。若真能做到,便是有所进步。要走出这一步,不仅需要思维的延展,更需要些魄力与勇气。幸运的是,在复旦法学院,老师们鼓励脑洞大开,期待问题的迸发涌动。从大二初次尝试撰写开题报告时,被老师一句“问题意识”问得哑口无言,到在瑞典隆德大学交流时,做出教授认为的最为inspiring的报告,获得全优的成绩,这其中每一点进步,都得益于在复旦法学院所接受的阅读洗礼、思维训练与精神滋养。
法学之发展,何等浩浩汤汤,在滚滚历史长河里寻找自己的位置,又在千差万别的地域中,展现多元的形态。当你阅读法律思想史,你会看到,它几经波折颠覆,又在强大的自省精神和发展能力下生生不息,便如史铁生所说:“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而法学的智慧亦是人生的智慧,生活同样是多维的,而非单线的,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当下某一点,而在于一种持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既已学习这样一门恢弘的学科,我们便应以同样宽广的视野看待自己的人生。
就空间而言,我们拥有着多元包容的世界,就时间而言,我们身处活力蓬勃的时代。
因此,我想说的最后一点是,拥有对生活持久的热爱。诚挚地拥抱生活,我们才能走出书斋,将学问扎根于土壤;永葆对社会的好奇,我们就不会拘泥于当下的迷茫与徘徊,而能以深情的目光丈量历史发展的进程,发现时代的任务;保持感悟与思考的能力,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关切人类的命运,做出我们的贡献。
就让我们谦卑而自信地向前吧!投入到法学的波澜壮阔中,做个勤勤恳恳的法学人,不负使命。最后,也请允许我,值此教师节之际,向全体老师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未来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加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