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

如数家珍丨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师藏书的故事(二)——利比亚的“绿宝书”

发布日期: 2018年06月20日

编者按语

为了繁荣复旦大学法学院学院文化,凝聚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师群体浓厚的法律文化意识,复旦法学院特推出“如数家珍——复旦大学法学院教师藏书的故事”这一文化建设项目。

复旦大学法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复旦法学院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学术谱系遍及近现代中国(包括大陆、港澳台地区)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挪威、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在他们漫长的求学生涯和教学生涯中,接触并收集到大量的包括法律图书在内的珍本,这里面包括中外法学先贤名家的签赠图书,还包括中外名作的珍稀初版本。每一本图书流传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批珍贵的图书本身就是中国教育史、中西交流史、中外法律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集中展示这批珍贵的图书及其背后的故事,既可以向广大师生、中外法学界、社会大众展示复旦法学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提升复旦法学院的文化向心力,激发人们对法学的敬重之感和热爱之心,培养法律人的珍书爱书之情。

法学并非冷冰冰的教条,法学并非一门单纯的技术,法学更是艺术,法学家亦是践行法学之道的艺术家。法学珍本图书所反映的不仅有学术思想的深度,也有艺术作品所特有的美。

利比亚的“绿宝书”

作者:陈梁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据说曾经是利比亚人手一本的卡扎菲的绿皮著作,它的英文版怎么会机缘巧合地到了我的手里?

说起来故事也很简单,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正为博士论文在英国卡迪夫大学日夜操劳,正好一位来自利比亚的留学生也正在为他的海商法研究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 简称M.Phil.) 奋斗。他虽和我一样公费留学,但不同的是他拖家带口,想着要在英国一直住下去。因为我们这种研究学位在英国并不要求上课,所以我们并不是同班一起上课的同学,记得我们应该是在图书馆咖啡室认识的。同为天涯沦落人,又是同一专业,我们就聊到一块去了。开始时是就专业问题交流,后来就天南海北畅聊,特别是他给我讲了很多利比亚的事,他甚至教了我几个好阿拉伯语的骂人脏词,哈哈哈哈哈,为我们略显紧张枯燥的研究生生活添加了些许润滑剂。

言归正传,这本书其实是他离开英国前夕留给我的。说来有些遗憾,虽然他贵为利比亚合格律师多年,但是由于法系不同,可能加上语言问题,他的硕士论文最终没有通过......

记得当时他也留了通讯地址和电话给我,但是由于几十年来我从英国到香港,又从香港到广州最后回到上海的一路折腾,这些东西己难寻踪影,否则若干年前我去突尼斯旅游时可能就会拐去隔壁的利比亚找他了。

几十年来利比亚己经受了巨大的变故,这本绿皮书的作者也在所谓的颜色革命的洗礼中惨死,但是利比亚最让我记挂的是:我的同学——一个骄傲的利比亚律师,在这个应该还是满目疮痍的国度里是否还安好?

行笔至此,禁不住一丝悲凉掠过心头.....

 

 

陈梁

2018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