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
法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完美收官
为了更好地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响应学校研工部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号召,2016寒假法学院组织了三支实践队伍分赴贵州铜仁市江口中学、河南邓州市第二中学和陕西扶风午井镇中心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在支教活动的准备、实施过程中,法学院学生周密准备、广泛开展、扩大宣传,展示了复旦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 周密准备,确保顺利开展
首先我们在全法学院范围内开展了支教队员选拔,共有60余人报名,我们组织了人才工程(二期)队员、院系辅导员担任评委进行面试,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确定32名同学入选支教队。
其次我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邀请具有丰富支教经验的前辈现身说法,为实践队员传授支教经验。还进行了包括授课培训、急救培训、心理培训在内的系统培训。
再次我们为支教进行了充分的物资准备,购买了相关生活物品、药品,并为每位支教队员购买了保险。
最后我们要求支教队员认真备课,并进行相互观摩,不断完善,以期达到最好的授课效果。
二. 结合实际,广泛开展活动
(一) 授课听课,课堂上下共学习
到达支教地后,队员们立刻进入各自班级,和当地老师的沟通协调,在授课的内容、表现方式等方面一一完善,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有的队员甚至通宵修改课件内容。
在支教期间,除了给学生授课,我们还本着学习的态度开展听课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队员们认真听讲,体会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做好笔记,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教学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课程。
(二) 家访访谈,老师家长共沟通
课下,队员们除了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外,也十分重视和老师、家长的交流。在和老师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了老师的不易和坚守,这个看起来稳定又安逸的职业,其实背负了很多社会责任。队员们也发现了农村教育观念的改变,从最初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同学们试图去探求家长对于教育的看法,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全部的希望就是这个孩子能够变得更好;有的家庭孩子较多,但仍努力供养所有的孩子读书……他们不管富裕与否,孩子都是他们生活最大的盼头。
(家访)
(三) 班会讲座,开展理想教育
在实践中,支教队员利用班会课给同学做讲座,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帮助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他们或结合个人经历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或利用PPT带领同学们看大学看外面的世界。队员们和同学们讲学习,谈人生,让同学们自由提问,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支教队员还为孩子们介绍了上海、介绍了复旦,在每个孩子心中都种下了一个复旦梦。
(主题讲座)
(四) 校外实践,深入体验受教育
在支教的同时,队员们还利用空闲时间去参观校外实践基地,收获更多知识。队员们参观了编外雷锋团纪念馆,学习雷锋好榜样,时刻不忘学习践行雷锋精神;观摩了人民法院少年庭的案件审判,阅览了部分案卷,希望能够借此了解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的原因并结合专业所学探求解决方案。
(参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三、扩大宣传,展示复旦形象
我们的支教队伍每到一地,都以其良好的精神面貌获得了当地领导、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凤凰网生活频道、多彩贵州(省级媒体)、江口县政府门户网等多家媒体以不同形式给予了5次报导。
在支教队员们的影响下,广大复旦学子也积极发动起来,为贫困地区献爱心,共捐款1000余元,这些善款已经由支教队员亲手交到了受助孩子的手中,并且建立了多对一帮扶小组。
四、总结经验,实现精准扶贫
本次支教参与人数众多,地域横跨大江南北,在支教的组织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一步要系统总结,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在支教期间,很多领导、老师提出希望我们的支教活动能长期开展、精准开展,不仅要在当地扎根,而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我们也将积极探索设立实践基地,实现短期支教长期化、精准化。
本次支教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不仅对中国农村的现实多了一份了解,也更加明白生活的意义,我们也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帮助农村的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
(和学生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