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服务

以所学回报社会,让人人享有正义——记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表彰、交流、培训会

发布日期: 2015年06月03日

2015418日,2014年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总结、表彰、交流、培训会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学生广场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承办。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忠、民事诉讼法学教授段厚省、校团委副书记韩煦等出席了本次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的各位领导,复旦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的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代表。

会议开始,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邢琪就2014年度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志愿者工作进行报告。过去一年里,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联合三校大学生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了多种类型法律服务以及心理疏导,与各大媒体合作开展了颇具影响力的法制宣传,并组织了大型的法律咨询会与普法进社区等活动,切实地以法律保护了老年人的权益。

 

之后,大会对来自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的九名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了表彰,与会领导和指导老师为优秀志愿者颁奖。三所高校的志愿者代表与现场的老师和学生分享了志愿工作的感悟。

 

复旦大学法学院志愿者代表袁霖铃以普通志愿者的微观视角分享了与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的故事。袁霖铃谈到,在长期服务的过程中,她获得了书本无法给予的实践经验,并得到了对法治本质更深的理解——“法治就在于让阳光照到每一个人身上”。华东政法大学的学生代表王奕舒谈到,正是法律援助的各类活动让她实现了“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愿望,增强了自己服务老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上海政法学院的代表杨九强同学则谈到了“知行合一、服务社会”。法律服务过程中,从一份简单法律文书也不会写的稚嫩学生到能够为老年人处理一些法律问题的法律人,他不仅得到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灵活运用能力,更感受到了法律中的人性与温情。

 

段厚省教授在教师交流环节向大家分享了法律援助对高校法科教育的意义。段老师认为,法律不仅是父爱,也包含着母爱。而法律援助正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社会情怀的良好途径,让法律从书本走向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怀,于细微处彰显了法律对公民的关怀,让法律的信仰根治于人的内心,而这正是法治根基所在。

随后,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胡华忠讲话。胡书记首先对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年人法律服务中心为复旦大学法学院同学提供的学习实践平台表示感谢,并对各兄弟院校师生表示了欢迎。胡书记指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援助是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实现利益诉求的重要机制,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有序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更是法科生以自己的专业为基础,提升自己、锻炼自身、成长自己、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担当社会责任很好的途径和机会。希望更多的法科学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也希望志愿者们珍惜机会、把握机会、用心参加,把握好人文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磨练法律素养,培养法律精神和法治信仰,增强社会责任,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志愿者工作中真正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以所学回报社会,让人人享有正义”。

最后,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陈跃斌分析了上海老龄化的严重形势,高度称赞了几所高校的育人理念与情怀,对当前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与认可。陈跃斌指出,保护老年人权益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大学生志愿者们以其专业能力提供老年人尤为需要的法律帮助,对开展老年人服务工作与社会安定都有重要意义。

 

本次大会让大学生志愿者们对法律援助工作有了深层次的认识。老年人服务中心的工作不仅是对志愿者法律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更在点滴细微处让志愿者学到了法律中的人性关怀,而专业能力与人性关怀正是法律学科重要的基本素养。随着高校学生法律援助组织的发展,必将有更好的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塑造更优秀的自我,以法律人的情怀与使命感,为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复旦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