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想

2013-201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小结

发布日期: 2015年06月26日

2011级本科生 翁传舟

以前每每走过东辅楼,看到NUS赠送复旦的共育英才的纪念雕塑,我总是在想NUS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学呢。其实本科四年并未想过要出国交流,所以后来申请交流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的。报名通知马上要临近截止日期了,才匆匆写了申请。短时间内临时考出了雅思,给NUS寄成绩单、寄雅思成绩,还有一份NUS还说没收到。最后还真申请上了。我一直觉得这次交流申请成功是努力又有缘分。

 刚结束大三上最后一门考试,过了一个周末,就坐着飞机来到新加坡,陌生而又令人向往的国家,开启我的第二个学期。到了那里才知道,法学是那里最高端霸气上档次的专业,不仅是门槛高,而且上课阅读材料、考试形式都和其他专业不一样。而且像我们江湾一样都是独立校区。我到那里时,赶上了他们的第三轮选课,NUS法学院的教务老师还特地为我们调整了我们需要的课程。我们上的课程都是他们的选修课,也是LLM的课程。我选修了一共四门课程:法理学,知识产权,国际商事仲裁,comparative advocacy。

我选修的这门法理学是开给高年级的选修课,他们大一的时候也都像我们一样都要上legal theory。NUS的法理学不同于我们大一的法理、更不同于司法考试所要求的法学理论。新加坡是英美法系的国家,所以上课讨论教授的着重是西方法学理论的一些观点。每周我们上四节课,老师会提前在IVLE(类似于我们的e-learning,他们的使用率更高一些,还有投票功能,下面会讲到)上面发布本周的阅读材料,新加坡的知识产权法律执行的非常严格,虽然对于教育目的的使用是允许的,但是还是会有一些材料老师不能放到上面,但是随便百度一下就能搜到。

法理学上课一般都不使用教科书,都是依靠老师上课给的材料,每周的阅读量一门课大概50-100页左右。每周会有一个主题,比如道德,会讲到菲尼斯,哈特和富勒的大辩论,又如德沃金的法律帝国,全球化和法律,法治,文化,总的来说一直围绕什么是law,什么是legality。老师都提供的是经典原文。所以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生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每周上课会有2个学生做presentation,谈论他们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可以任意提问,老师随后会有点评、总结。我的课友们都非常的学霸,看得出他们每次都阅读过,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充分的参与讨论。这门课的期末试一篇论文,通过同学各自的presentation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论文。有些有趣的论文,还结合了图表、理科的东西。还有各种上课的理论、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商事仲裁)。法理老师知道我读起来不是特别懂,对我特别关照,每节课都会问下我情况,我也会课后找老师谈话,问上课的内容。我还很有幸的做了两次的pre,锻炼了一点演说的勇气。在期末论文pre的时候,还去找了同学讨论问题,感觉英语应用从非常尴尬到比较自然了。

知识产权的课是基础课,是一个意大利老师上的。她的口语我大概习惯了2个月才逐渐听起来不怎么累。其实老师就是语速快了点,对于她来说,英语都快成第一语言了,不过那些意大利名牌从她嘴里一个一个蹦出,听着真享受。这门课是非常的基础,主要教的是每一类知识产权如何保护,有什么构成要件,如何认定侵权,救济是什么。老师上课是像小学生一样的教我们,每个知识点都说的比较多,偶尔举个例子,偶尔说说实务中的情况,她自己办的案子,大公司的知产策略等等。现在去超市、商场,看到很多名牌都不会陌生了,而且还会条件反射出一些案例。老师非常喜欢和我们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老师的ppt非常详细,上课根本不用做笔记,课后都会把ppt给我们,而且考试前还会讲解一下历年考题,她总是说希望我们能够考试考好。好吧,结果是案例并不简单,使用那些知识点的时候就会觉得比较混乱,而且是英文答题。不过是开卷。

国际商事仲裁也是非常有趣的一门课。老师给我们指定了教材,还每周布置了100张以上的阅读材料以及厚厚的一摞法律法规。上课呢反而书上有的内容,老师也不讲,就补充一些知识点、基础点、实务做法、还有老师自己印度尼西亚的研究。老师的母语是法语,所以总是对我们中国学生说非常理解我们的难处,还教我们怎么读案例啊、判决等等。我们的助教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专业律师,一看就是一个曾经的大学霸。他有几次课给我们讲过案例,如何把一些法条、规定灵活运用,经常问我们如果你是这方律师会怎么做,如果是那一方律师。相当有趣的。

这位老师还邀请我们所有学生到他家里去做客,请我们吃晚饭,其实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和local交流的平台。给我们讲了很多印尼的好玩的事情,他们的警察,他们的腐败,他们的仲裁。

我们这个课程当中有一个mini moot,虽然只有10分,但是我还是很认真的准备了书面的材料,口头的就不知道怎么应对了。因为平时中文的pre做得都不是很自然。然而正是这次moot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好的pre。和我同一组的小姑娘说的是另外一个内容,她的英语表达非常非常的流利、自然,让我真是佩服。老师和助教最后点评了我的pre。我发现其实最低要求的pre就是对方知道你要讲什么,他们手上有你的稿子,不怕他们听不懂,你也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只要大胆的表述出来即可。

最后一门课,comparative advocacy。这门课真的很难翻译成中文,这是法律技能里面的一门课。课程目标是让大家学会如何在一个陌生的法庭的环境,尽可能的通过一些外部、庭审的特征去了解它,从而指导自己的advocacy。我们上课主要是看各种法院庭审、原被告发言的视频,然后写出报告来,有什么特征、服装、语速、法律背景、法官的表现等等。后半期我们要去初级法院、小额诉讼法院、我们小组还去了伊斯兰婚姻家庭法院,进行观察再写报告,给其他同学介绍。

我在新加坡不断感受到陌生人的热情帮助,不是很熟的课友主动发复习资料给我、初来乍到时一直问路、问超市、问网线,甚至还结识了一个高中生,带我去地铁站,陪我买电话卡,后来还偶遇了植物园游客,结伴游行。

和寝室楼里的同学逐渐熟悉以后,时不时参加了他们寝室楼里组织的各种美食趴,都是学生自己做的好吃的,观看他们的文艺演出,和复旦的活动一样热闹,只不过他们都是以寝室区域为中心搞的活动,而且有很多促进大家交流的机会,比如每天吃晚饭都要喊楼,我们楼是一间一间敲门。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寝室的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我们一栋楼一共有7层,顶楼是楼里面举办party的地方。1楼2楼住的是男生,3楼4楼是女生,5楼7楼是男生,6楼是女生。我们这个hall,年级都不一样,新生到大四的都有,专业也都不一样。据说local和国际学生是对半的。我的隔壁邻居虽然都是NUS的学生,却是中国人,他们高中就过来读书了,还是两个理科女生。

自从看了NUS的宿舍还有比如哈佛大学的宣传片,才发现以寝室为生活、活动中心的模式是比较流行的。NUS在Kent Ridge 校区(有点类似复旦的本部,大部分的专业都集中在这里)有很多宿舍区,不同名称的hall(比如我的Kent Ridge Hall),新建成的University Town (经常能碰到博士。。好多交流生都住那里),PGP(不爱参与活动的同学的去处)等等。

University Town 的硬件设施最棒了,天台、两个电脑房、带空调的自习室、健身房、小超市、韩国料理、foodcourt、门口还有卖零食、卖手机的小摊,有一块草坪好多人玩飞盘。Utown的夜景可漂亮了,夜幕下,白色的建筑被橙黄色的灯光映衬着。

PGP宿舍的排布密集程度很高,外面看上去都是一个一个的小窗户。第一次跟着学姐去参观,感觉不是很通风,门禁是相当的高端,上电梯一定要有一个激光钥匙。

上面两个地方去的不多,也不是很熟。复旦的小伙伴还有学姐都住那里。

KR hall 没有Utown、PGP那么大,一共有5个block:a、b、c、d、e。我住在C block。每栋楼的房间的布局并不一样,我们楼的走廊通风条件特别好,但房间里会相当热,再加上电风扇坏掉,那真心不能忍。除了hall的客房是有空调的,学生住的房间都是没有空调的单人间。

我们一栋楼里面有两个厨房,三楼一个大厨房,五楼一个小厨房。大厨房里设备齐全:有一个4用电磁炉,2个冰箱(1个坏了),一个微波炉,一个烤箱,一堆公用厨具、调味料。一个洗碗池。小厨房没有烤炉、电磁炉。厨房里有个超大的垃圾桶,周末之后就会变得脏兮兮,打扫的阿姨就要不高兴了。厨房还经常有乌鸦光顾,怪吓人的。

一楼还有洗衣房。我们上上下下都是坐电梯的,他们充分利用楼里的各种空间做装饰,我们楼的电梯里一面墙用来贴公告,一面墙用来挂照片,一面墙是涂鸦墙,有粉笔和黑板擦。每层楼的电梯门旁边都会贴上这层楼的人的照片。

每间寝室门上都贴了住在里面的人的名字,还贴了好多的便签,都是其他同学写的,有的是感谢、鼓励的、搞的活动的。有些门上还会贴上一袋饼干。每个寝室门旁边也有一个小的告示栏。我刚check-in的时候,门口就贴上了好多的便签纸,还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欢迎我入住,随时可以找他们帮忙。对于一个进入他乡异国的人来说太温暖了。

新加坡交通也很有特色的。最大的特点大概就是没有自行车道了。一般人家骑的自行车都是山地车,是用来锻炼身体的而不是代步,大概是新加坡的坡太多了(NUS尤其如此!)。大家出行一般都是坐地铁、公交,都是按照行程距离计算的,所以有时候公交并不比地铁省多少钱。公交车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报站,也没有显示站名的地方。偶尔运气好有显示车站名的车,但是是相当少啊。想在公交车上看看有没有公交站名的宣传纸,还是没有。每次都感觉那些一起坐公交的人自带GPS,到站就知道下车。而我每次坐车都战战兢兢,刚开始坐车都超级紧张,因为每条道路、每个车站都长的很像,又不报站。有几次会和司机说一下,哪一站下车,我说的英文中文司机都没听懂。好吧只能另想办法。最后还是手机GPS救了我。强烈推荐离线GPS:maps with me。自从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迷路了。有次和buddy约好吃饭。我倒没迷路。buddy倒是迷路了。新加坡公交车内沿袭了一贯的强冷空气。坐垫是沙发垫。新加坡的公交的车型也很多,有的是双层,有的单层,有的单层很长。坐车还挺舒服的,而且也不拥挤。我们学校里面也是都坐的校车,都是大巴士,声音挺吵的,车况还不错,一个学期只碰到一次空调坏掉。每次热乎乎的人坐到空调车里,真是太好了。但是高峰时期坐车的同学还是相当多的,都要站在车子里面。司机很多都是中国北方的人。有次还听到司机放小虎队的音乐。我们去法学院的校车BTC常常是会有误点的情况,错过了就要等上半小时。刚开始去还是到处问路,直接用中文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们高中都是学过一些的,甚至人家本来就是中国人嘛。真是一个大路盲,从来搞不清楚方向,经常坐反了。还兜圈子。。真是花了好多时间成本才学会的认路。

新加坡落地没几天我要去地铁站,可是根本没概念怎么坐车。那天我先去University Hall办理学生证,下午要去地铁站买电话卡、交通卡。新加坡的路边小商店特别少,没有什么书报亭之类的。一般便利店都有卖电话卡,Kent Ridge Campus有一家 ,只是当时我还不认识那里。我看到一个小姑娘好像也在等办理学生证,就去问了一下地铁站位置。她好热情的说带我去。新加坡的人行道是你错过了就要走好久才能碰到下一个。其实也可以穿穿马路的。后来发现寝室对面的绿化带都被大家踩出了一条小路。那小姑娘是当地高中生,在NUS那里有一个项目要做。后来到了地铁站,她陪我买了交通卡,还陪我买了电话卡,因为办理电话卡要护照实名制,电脑上注册,真是等了好久。后来那家Cheers的店员都认识我了,有一个也是中国人。

新加坡的交通卡可真的是一卡通,哪里都可以用。公交车、地铁、图书馆打印以及其他还没用过的支付功能。新加坡的公交都可以开到学校里面,都设置了站,头一次还傻傻的以为是校车。新加坡公交上下车都要刷,刚去那一阵总是慌慌张张的拿出卡,弄得一整车的人都在等我。。下车前还得按一下铃,问题是我怎么知道我到站了呢。。总之是各种不适应。本以为可以办一张一张学生一卡通,后来到学生服务中心一问才知是专门办给全日制学生的。学生交通福利是可以打对折。地铁公司偶尔也会有打折促销的时候,比如在牛车水这种热门车站早上7:45之前出站,不要钱。后来一次为了去法院做作业,竟然赶上了免票。

新加坡地铁站好多都是一站式服务,集合了大型超市、便利店、foot court。比如Kent Ridge 那一站有国立医院、Fair Price、优衣库、各种料理、面包店、台湾饭团、公益性质的店。那家Fair Price 还是新开的,local都还不知道。对我们学生来说真是方便,因为校车有一站就是开出校外,停在地铁站门口的。我住的地段虽然很好,周围都是独栋别墅,可是真心偏僻,要走出至少1公里才有便利店、吃饭的地方。整个Kent Ridge的校区也只有一家便利店,离我住的 hall也远。不过爬一点坡还是到的了得,只是太热了。

在新加坡,出租车我只坐过两次。头一次是我这个路盲既不知道去法学院校车的时间表怎么看、连车站也找不到,只能叫出租。接下来的问题是连出租都不知道怎么叫,原来扬招是国际通用的,他们叫flag。第二次就是回来去机场的时候预定的,那司机特别能扯,说他以前干过好多职业,开过酒吧,公司组织去泰国旅游的时候自学泰语。出租车计价分时段,低峰的时候、高峰的时候、节假日价格都不一样的。预定费用有时候都要30%。

新加坡地势很有趣的,有很多的小坡,据说都是人工造出来的,据说都集中在了NUS;那些让我至今叹为观止的大型雨树也都是计算好距离,李光耀号召大家种树的结果。因为热带气候炎热、雨水充足,树木能长得特别高大,小小的坡都看上去像山一样。真正山的话大概是Bukit Timah 武吉知马山了(马来语是罐头山的意思)。其实“坡”的涉及相当聪明,有点像梯田、也有点像有些日本的建筑,就是正门假设是一楼,那么走进去,一个楼梯下去,又是一片开阔场地,那么正门上面其实是二楼了。有点依山而建,门在山上,山墙的背面还有房子。这样就大大增加了使用面积。可是最大的缺点是这样的一高一低的地势在地图上根本显示不出来,你以为是平地的地方其实是个坡,你以为目的地在坡的旁边,其实要从坡上绕下来才可以找到。有在某些偏僻、没有人的地方,而我又偏偏迷路的时候,真是走了不少冤枉路,都抓不到一个问路的,真的是锻炼了身体。

新加坡各种道路设计的特别宽敞,上面立交,下面是双向8车道,同时通行量特别大。当然新加坡也不是人少的不会堵车的地方,上下班高峰也堵得慌,地铁也有前胸贴后背的时候。只不过好多游玩的景点,并没有怎么爆满,秩序井然,甚至还说得上是人挺少的。

新加坡过马路如果是斑马线的话,都是车让人,不管是巴士、小汽车、助动车,都会等你走了再开的,安全感提升不少。

新加坡之行,既是学习之行、也是锻炼之行,既是美景之行,也是美食之行。真心感谢复旦法学院和NUS给我的这个宝贵的交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