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感想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交流总结
不 只 是 学 术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交流总结
2012级本科 马文茜
去年8月19日,我从上海出发,由芝加哥中转飞往圣路易斯,由此开启了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以下简称WashU)一学期的交流学习。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作为一名交换生,和我的新同学们一起坐在学校的课堂里学习、在学校的校园中生活,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这种完全的深度参与,使我充分感受到了美国大学自由的学术环境、细致入微的生活保障、以及参与性极强的校园活动。
一、不一般的学术体验
在美国交流的这半年是丰富多彩的,但交流最重要的使命还在于学习,所以我也会把最多的笔墨留给这段难忘的学术体验。从初入门时的畏首畏尾,到离开前的自信洒脱,我在WashU的这段“华丽转身”已成为我今后人生的宝贵财富。
由于美国大学的法学院属于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生的我对于与美国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本科毕业生共同学习怀有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有幸的是,通过与教授、助教的交流,他们非常理解我并给予了许多学习上的鼓励和指导,帮助我渐渐适应了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节奏。
当然,在学期刚开始时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全英文的教学环境、紧凑快速的课堂节奏、大量的课后阅读,都令我无所适从。然而通过每周参加课程助教的TA Session,在教授的Office Hour与其交流讨论,自己定期根据上课录音整理笔记、制作自己的outline,我渐渐从一开始的学不完学不懂、上课常常跟不上节奏,转变成了几十页的Reading可以在10分钟内快速消化、上课也能加入举手发言的队伍。可以说,这四个月的交流经历让我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英语水平、案例分析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1、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商标法
这门课的任课教授Collins是学术大牛——耶鲁大学的本科、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斯坦福法学院的法学博士。之所以把这门课放到第一位,是因为我在这门课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短短的四个月里,我读完了厚厚几千页的案例判决等相关资料,为了更好的吸收每节课的内容,每周在上课之外我还必须参加两个小时的助教Teaching Session,这样的压力是我在国内从来没有感受到的。直到现在,我都能从这门课所涉及的百余个案例中信手选取一例,自信地分析出案件的事实、法院的判决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
在选课之前我就听说了这门课被美国本土的JD学生评为“very challenging”,甚至院长都不建议我这个懵懂的本科交流生选这门课。果不其然,开学之后的近一个月我都无法完全理解与记录下教授讲课的内容。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下,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我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完善笔记、课后阅读上,连去食堂吃饭的时间也是书不离手。从前在复旦时,参考书目只是一掠而过,现在却是如饥似渴地疯狂阅读。努力终有回报,大约就在十一国庆节到来之际,在美国没有放假的我却突然开了窍似的,终于能够融会贯通地理解课上讲述的内容与课后阅读之间的密切联系,学习也终于开始步入了正轨。
这门课上最有特色的在于每周两小时的TA Session。不同于复旦通识课的讨论课,小组讨论一周一次,时间虽然不长,但却极为紧凑,在助教的话题导引下迅速展开,消化每周课外阅读的数百页材料。从一开始难以理解同学的对话,到渐渐能够参与其中举手发言,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在讨论课结束后经常与助教沟通,她也都会耐心地解答我在课堂上或是讨论中没有理解的疑问。这种形式的讨论课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和启发,也让我和许多同学与助教成为了朋友。
临别之前,教授特地给我提供了很多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术制度以及法学院的相关资料,并主动提出给我写推荐信,欢迎我日后回到北美继续深造。我也深深感激他对我的关心,以及钦佩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教学生涯所倾注的热情。
2、Commercial Law 商法
商法课是交流学期的复旦同学们也同时在修的必修课,也是之前几届前来WashuU交流的前辈们力荐的一门课。课程从银行支付系统、信用卡与借记卡、担保物权等角度完整地介绍了美国商事法律制度的体系架构,也使我对美国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样地,我在上这门课前也曾被“劝退”过,但关于此课“极难”的传说并没有吓退我,反而让我对这门课充满了期待,难才能学到更多东西,对吧。有幸的是,任课的Keating教授非常亲切,上课经常会介绍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晦涩的概念,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课程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大,但却也实实在在地学到了很多美国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显得“更接地气”。
商法课的每节课都会随即点名回答问题,上课前教授允许大家向他提交“我今天没有准备好”的小纸条,一学期可以有15次“没准备好”的不受惩罚的机会,可谓十分宽容,然后如果没有提交纸条,被点名回答问题时被发现其实没有准备,则会受到严厉的扣分惩罚。因此,这迫使我们都尽可能认真复习和预习上课内容,虽然最终我并没有被点名回答,但这个准备、思考的过程使得我真正做到了学一节课消化一节课,而不是只在期末或考试前突击复习,同时也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握课程的理解和衔接。
课堂之外,Keating教授还邀请商法课的全体同学们去他家里吃饭做客,我还在他的“豪宅”地下室的乒乓房和他进行了“切磋”,教授对我们“国球”的热爱又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他本人以及这门课的喜爱。
3、Introduction to U.S. and Comparative ADR Processes 美国替代纠纷解决机制
这门课的内容是我在复旦学习时常有耳闻而不知其为何物的“ADR”程序。本课程的Larkin教授采取的是WashuU典型的“Clinical Education”(诊所式教育)的教学模式,即提出一个案例,要求我们每人设计解决方案,之后再告诉我们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feedback,最后总结出适合该案例的最佳模式。这种自主参与的形式帮助我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和参与了这一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制度领域。同时,Larkin教授在每次作业中对全班一百多名学生每人的作业进行认真的圈画、批改的态度也让我印象深刻。
这门课程除了上课考试之外,还分别有一个个人presentation和小组PRE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对一个ADR案例进行介绍,并且两个人一组分别代表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陈述理由。小组PRE则是四人一组分工合作,针对美国ADR程序目前引起热议的一些具体话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分析和阐述。经过细致的准备,我在这两项PRE上都拿到了高分,并且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认识了许多朋友。最终,我在这门课上也取得了A-的成绩。
4、Fundamentals of U.S. Civil Procedure 美国民事诉讼程序
这是在正式开学前的Orientation阶段连续两周集中教授的国际学生必修课程,其目的是给国际学生一个对英美法体系的初步概念,并训练我们自己制作outline以辅助学习和考试的技巧。对此我也非常感谢WashuU想的如此周到,若没有这门课打下的基础,我之后的学习定会更加艰难,而整理outline的技巧也是我在整个学期中的法宝,并将会令我终身受益。
最后,我在这门课上获得了A+的好成绩,既给了我极大的惊喜,更为我的交流生活开了个好头。虽然最终本次交流并没能得到全A的优秀成绩,但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最后克服困难跟上节奏的过程,同样使我感受到了努力终有回报的成就感,并坚定了我毕业后要来美国攻读JD学位的决心。
二、不平凡的深度交流
初到WashU的校园,我就被其欧式古典的校园建筑深深的吸引。走在校园中,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庄重的历史气息。草地中一块写着“FUDAN WELCOME”的牌子格外显眼,颇感亲切。想到在这么美丽的校园中生活学习四个月,心中不禁一阵欣喜。
要说到校园生活,饮食文化一定是不可忽略的环节。WashU的食堂据说排名全美第四,其名称为DANFORTH CAMPUS CENTER(DUC)。这座食堂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走进内部便会看到欧式吊灯还有壁炉。食堂的食物很有美国特色,各种汉堡、披萨、色拉、浓汤一应俱全,如果你想念中国食物,还有一个窗口经营中餐。大学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也是一个与美国同学交流学习的中心。当我和一起上课的美国同学一起吃饭时,我发现他们的饮食习惯与我们截然不同。对于美国人来说,汉堡等食物是他们的首选,然而对于我来说,前几天的品尝给了新鲜感,浓郁的奶酪,纯正的牛肉。正如我吃饭时和美国同学交流时所提到,汉堡土豆才是真正的美国食物文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美式食物的吸引力逐渐下降,在“生活所迫”之下,在国内从没做过饭的我也渐渐掌握了这一技能,学期结束时我已经能熟练掌握多个家常菜来满足自己的胃口了。
学校为了帮助留学生适应美国的大学环境更是不遗余力,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帮助我们实现真正的融入:观看Saint Louis Cardinals (圣路易斯红雀棒球队)的主场比赛,在Forest Park (森林公园)观看露天话剧,到Six Flags Amusement Park (六旗游乐场)游玩,学校草地上的露天音乐会等等,法学院还阻止我们到到底法院听了法官专门为我们开设的讲座,介绍了英美法系中法官的地位和职能。然而所有活动中让我映像最深的,则是去观看的那场美式棒球赛。棒球运动在美国非常普及,而我所在城市圣路易斯的棒球队又是一支在美国棒球界赫赫有名的球队ST.LOUIS CARDINALS。棒球的比赛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在观看了好一会比赛后我猜对球员的跑位、得分等规则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棒球比赛中不仅仅是球员的努力,更需要场下观众的互动。在球场上,当主队队员打出一个漂亮的全垒打时,观众会给出掌声。而当客队的击球手站上场时,主队的美国球迷又会嘘声一片。在场下,每位场地都会有身穿主队对付的工作人员引导观众进行人浪,并且还有针对棒球术语的有奖问答。在这片棒球场上,我体会到了棒球运动的刺激,体会到了美国人对于棒球这项运动的热爱程度。
学校的各类活动也层出不穷,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还有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并且鼓励我们到场为学校的队伍加油助威,不但免票还可以享受免费的食物和饮料。因此除了读书学习泡图书馆,我也积极投身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紧张激烈的篮球场边有我的身影,活泼愉快的Game Tournament有我的身影,考验团队合作的puzzle night有我的身影,为公益慈善集资的“冰桶挑战”中有我的身影,依依惜别的farewell party里也有我的身影。我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融入WashU,尽情的感受,尽情的体验。然而四个月的时光实在太短,短到来不及回味就戛然而止了,只剩下那份异国他乡遇故知的兴奋回荡在脑海中。
在交流期间,我也时常利用周末以及秋假、感恩节假期外出探访。领略了圣路易斯清闲淳朴的乡村风光之后,我前往了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体会到了另一番景象。初到纽约,万千感触,唯缺喜爱。从小上海长大的我,看惯了都市的繁华,对于纽约不免有些不以为然。没有空调的地铁站、布满垃圾的铁轨、列车开过时震耳欲聋的响声、错综复杂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线路,在圣路易斯平静下来的心立马又变得焦躁起来。然而,出乎意料地,在自由女神像脚下感觉到真真实实的希望、寄托与象征,在帝国大厦观光台日落时感受到光辉和静谧,在博物馆看到人心灵的高度与至上的追求,在中央公园的桥洞里听到卖艺人优雅得让人惶神甚至想要落泪的弹奏,在911纪念馆听被劫持飞机上乘客给亲人的留言听到说不出任何话来。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无法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我从未想过在如此冷酷的大城市下,竟也隐藏着这么多细小却真实存在的温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秋假期间我去了远在加拿大左上角的阿拉斯加,亲眼见证了极光的美丽和震撼,这也是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的珍贵回忆。在平日忙碌的学习之余,这些游览不仅放松了心情,让我以更好的状态去投入下一轮的学习,更是陶冶了情操,对美国文化与美国社会有了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学期结束之后,出于“百闻不如一见”的想法,打算报考美国法学院法学博士的我穿越了大半个美国,拜访了美国排名前14的著名法学院。从东海岸的杜克、UVa、乔治城、宾大、纽大、哥大、耶鲁、哈佛、康奈尔,到西海岸的伯克利、斯坦福,真正看到了这些原本在我脑海中只有地理方位和排名的区别的学校的千姿百态以及各自所长。短短四个月,有幸在东部、中部、西部都留下了足迹,可谓横跨了大半个美国。整体感觉上来看,东北部人口密度高、商业繁华但基建陈旧;中部人口密度不高,城市也不大,基础建设非常好;西海岸气候良好,丘陵地带,有天然的度假海滩,适宜放松身心。正如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借着交流机会而得以成行的美国之旅也让我在对其文化社会的理解上,对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及部分行业现状有了一定的体会与认知。作为一个法律系的学生,在旅行中观察体会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日后为中国法律建设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的基甸而发挥作用。可以说,此番之行受益匪浅。二十余天的行程之后,我从旧金山启程回国,带着我再次回到这里的希冀。
虽然只是短短的四个月,却难以用这区区数千字的纸面铺开阐述。我非常感激复旦法学院能够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体验了美国法学院的学习、生活模式,确定了自己今后的方向。我已报名了今年6月份的LSAT法律入学考试,希望能够顺利被理想大学录取攻读JD学位,为复旦法学院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