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法治

发布日期: 2020年08月04日

 2020年7月31日下午,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法治”暨《中国比较法杂志》(The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同名专栏内部讨论会在线上会议室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法学院的蔡从燕教授主持,由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兼杂志主编王江雨担任主要点评人,由来自于国内外法学院的13位投稿的老师和博士生参与展示和讨论。来自复旦大学校内外的二十多名受邀师生旁听了此次会议。

 蔡从燕教授首先从我国国内治理和国际交往的需求与现实这两个角度,梳理了中国对外事务的法治化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的重要性。随后由中国政法大学的霍政欣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的杜涛教授和北京大学的陈一峰副教授分别主持三部分会议。王江雨教授对展示都作了精彩点评,并为各位老师进一步完善论文提出了建议。

 在会议的第一部分,陈一峰副教授、德国科隆大学的伯阳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刘洋老师,分别从美国将国际法内化为国内公法的过程及其对对外关系法这一学科的影响、中国学者对西方国际法宪政化潮流的看法、以及中华民国时期国内法下的国际法这三个角度,阐述中国对外关系法的起源与发展。

 随后,霍政欣教授代表其本人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叶曼副教授,从法条和案例出发,详细分析了中国法域外适用的现实与发展。东南大学的于文婕副教授系统梳理了我国在单边制裁方面的法律基础与实践。西安交通大学的王鹏副教授对中国在绝对国家豁免方面的国家利益和机构困境作了详细阐述。我院蒋超翊博士后归纳了中国国内法下条约制定过程中现行法与实践之间的差异。

 在会议第三部分,杜涛教授阐述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中国新民法典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中国政法大学的冷新宇副教授从中国国防动员法与宪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我国武装冲突领域的法治化。北京师范大学的廖诗评教授批判了以反制为出发点的中国法域外适用,主张把中国对外关系法治化的重点放在完善行政与司法审查和正当程序上。厦门大学的博士生王一斐,代表蔡从燕老师及其本人,从我国涉外政府信息公开法律框架、问责机制和案例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涉外信息公开的动因、背景和完善建议。

 本场会议讨论热烈,最后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