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章武生教授赴江阴市人民法院进行“庭审改革”专题系列讲座
近日,江阴法院“名家讲坛”邀请我院章武生教授以“庭审改革”问题为中心,先后开展了两场专题讲座。江阴法院领导、各部门负责人、部分法官及法官助理、检察院领导、部分检察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律师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王立新院长主持。
在第一场“庭审改革的起因、内容、价值和方式”的讲座中,章武生教授结合其创建的“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以“现代庭审的理论与应用”为切入点,详细解读了本次庭审改革的起因、价值、内容和方式。
在对庭审方式改革内容的讲解中,章武生教授重点阐释了突袭性裁判的防止、争点的确定、释明权行使的范围和方法、心证的公开、排除和查清案件疑点的方法等问题。
本次讲座的目的是使庭审改革合作试点法院的领导和法官对此次庭审改革的背景、特点以及与以往庭审改革的不同点进行整体了解,为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与江阴市法院合作开展庭审方式改革奠定理论基础。随后,章武生教授围绕讲座内容与法官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听取并回答了法官提出的问题。本次讲座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与会法官普遍认为讲座对开阔视野,借鉴新的庭审方式均具有重要价值。
在第二场“现代庭审理论应用可行性分析”的讲座中,章武生教授结合案例论证了庭审改革8个方面的可行性和具体做法。例如,章教授在讲授第二个问题“根据案件情况确定争点整理方式,争点确定前不得调查证据”时列举了一个真实的案例。案件中仅当事人一方提供的证据纸张重量就接近5公斤,如果按照以往的证据调查方式,证据“三性”的审查和质证半个工作日都不够。而实际上这些证据并没有争议,更不是案件中的争点。于是,通过审判人员的引导和释明,找到了本案中真实的争点,案件一个半小时就审理结束。
在随后进行的围绕庭审改革8个方面的可行性研讨阶段,院领导、庭领导在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分别就庭审改革存在的疑点、难点提问,对可行性和自己的建议发表见解。章教授与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认为这种互动对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庭审、减少庭审改革的盲目性具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