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讲座回顾 | 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六期 :跨国公司与刑事司法协助中的数据主权问题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30日


20211126日晚,由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复旦跨国公司法律论坛第二十六期——“跨国公司与刑事司法协助中的数据主权问题”讲座在线上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刘璐主持,由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高级研究员张鹏、茄子科技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潘聪律师担任主讲人。

张鹏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几类跨国调取电子数据的主要机制:国际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外交途径和互惠原则以及直接跨国向个人或企业调取电子数据。国际司法协助与执法合作充分尊重电子数据所在国主权,然而程序繁杂、耗时继而,主讲人重点以美国《云法》和欧盟《电子证据条例草案》为例介绍了美欧直接向个人或企业跨国调取电子数据方式。这种方式绕开数据存储国,存在个人数据保护、企业法律义务冲突损害他国主权的问题。与美欧不同,我国的立场强调数据安全,跨境调取电子数据应在尊重国家主权基础上以司法协助和执法合作为主。主讲人认为,我国可以通过参与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公约缔结双边条约等途径,推动在具体措施上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潘聪律师重点从科技公司的视角介绍了跨国数据取证的具体实践情况。主讲人首先对跨境数据取证的相关定义进行了具体的阐释。佐以涉及相关big-tech公司的著名案例和《云法案》的适用,主讲人认为,目前科技公司的困境和挑战在于不同国家司法体系之间以及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平衡。前者在于数据存储国和取证发起国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冲突。后者在于国家公权力和跨国科技公司私人主体之间的矛盾。隐私安全和商业效率之间达成有效的平衡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痛点。为应对以上问题,主讲人介绍了目前科技公司的实践操作,包括对政府跨国数据调取要求的形式和实质审查、明确跨境流程的差异等措施。基于当前困境,主讲人提出了立法实践的展望:应当在尊重各国数据主权基础上寻求国家广泛合作,平衡各方利益,尽可能高效满足获取境外存储信息的实践需求。

讲座最后,两位主讲人与参会的老师、同学以及其他法律界人士进行了积极的讨论。本场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