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风采
教师代表寄语|季立刚:自觉与坚守
——在复旦大学法学院202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 季立刚)
亲爱的复旦大学法学院2021届毕业生同学们及各位来宾:
每到毕业季,作为一名教师,总会有些感慨。
我们既为每位同学学业有成感到高兴,毕竟我们当时欢迎你们的到来就是为了今天你们的离开,这是你们人生又一个崭新的起点。同时,与各位同学即将离开校园的心境一样,经过几年来的论道解惑、教学相长,又经历了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互相摧残”,彼此的感情变得更加浓厚,对你们的离开也有些依依不舍。
不过,当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与年轻人在一起,我们永远面对的是求知的青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心态似乎也不曾迅速老去,有时甚至忘乎所以地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今天让我代表教师发言,我也在思量该说些什么。
作为自1983年就入复旦园,在这里求学、工作的我,在同龄中的季同学、在同事眼中的小季与老季、前段时间又突然发现被学生称为“季老”,又上了一个“等级”,大概我有条件可以说说对复旦的看法。一句话:在我心目中,复旦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出于我在这里近四十年而对她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她有着作为大学的特质。
一、我所理解的复旦精神
震旦学院、复旦公学的创办根植于教育独立、学术自由的思想。在震旦,教育同宗教脱离,“不言教理”;在复旦,以教育为本,是一所“完全的学校”。复旦校歌歌词中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校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都是复旦人追求学术独立与思想自由的体现。
学术独立有赖于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格并非要怀疑一切,而是不盲从、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有一颗属于自己的脑袋。
在座诸位可能听说过对“自由而无用”的讨论。有人对它的解读似乎很消极,有些百无聊赖的味道,用时髦的话就是“躺平”,其实这是一种对“无用”的误读,自由是一种品格,而“无用”绝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不功利、是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本着内心的自由去做热爱的事业。如果仅从“有用”与否的现实利益去判断,那就不可能有学术的积淀,也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假如当时没有人研究光纤这似乎天方夜谭的“无用”的工作,何来今天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电子通信技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对“无用”的坚守,恰恰体现的是一种持久的内心力量。诚如王阳明所认同的那样,在学术上要求专,不能浮光掠影,而要持之以恒;在学术上要求精,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在学术要求正,正就是正道大道,就是终极的道理,“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
复旦人崇尚自由,但深知群己权界,复旦校歌中“师生一德精神贯,巩固学校维护国家,先忧后乐交相勉”又是复旦精神的体现。马相伯老校长毕生致力于中国人自己的教育事业,创办震旦。他出身于殷实之家却一生清贫,花甲之年毁家办学,才得有今日之复旦,他的初衷就是用教育的力量唤醒沉睡的中国。
复旦是新思潮的摇篮,陈望道在此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得以使众人尝到了真理的味道。复旦在上海敲响五四运动第一钟。抗战期间,复旦师生拒绝生活在日寇的铁蹄下,辗转千里在重庆北碚办校,凸显爱国情怀。复校后,复旦师生积极投入反对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迎来了共和国的曙光。一百年多来,一代代复旦人不忘初心,传承者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基因,在你们之中就有在宁夏西吉从事教育扶贫的团队,今天法学院又有40名奔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你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爱国之志。
二、法科毕业生的品格
在座的都是法科毕业生,现在让我们聚焦到法律人应秉持什么样的精神,我认为就是应拥有法律职业的美德。柏拉图认为的美德有谨慎与智慧、勇气、坚毅与刚毅、克制与自我控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美德有两种,一种美德是心智方面的知德,另一种是道德方面的行德。德沃金认为:法律始终具有道德性,这种道德性镶嵌于法律原则中,它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与共识、是自由与平等、是对公民权利的认真对待、是对“平等关怀与尊重”的良好社会的坚守;掌握法律技术固然重要,但要时刻谨记,技术应最终服务于合理的价值判断。沿着这个思维路径前行,一个好的法律人必须具有道德判断的能力,以便在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冲突和困境中穿行,并作出正确的选择。
在你们的法律职业生涯中,无论是律师、检察官,还是法官,遵守现有、各种版本的“职业行为规范”是否足够?是否就是拥有了美德?我们不能否认“职业行为规范”中规定了基本的职业伦理,但它往往是最低的职业底线,往往是纪律性规范,多出于基于义务论的考量,又可能挂一漏万;盲目地只笃信这些规则,可能使你看不到“道德森林”,鲍曼等后现代主义者甚至认为,伦理规范是道德的对立面,道德在伦理规范开始时终止。
审视法律人存在的价值与初衷,以律师为例,律师为当事人服务可以取得报酬,但他绝不是商人、他从事的绝不是商行为,也不是商法调整的对象,这是律师法的领域,在刑事案件中他可以出入监所会见犯罪嫌疑人,这既有当事人的授权、又来自国家公权力的认可;而法官的任务就是断案裁判。可以说,法律职业者是促进正义的人,某种程度上在公众面前代表着法律。面对千变万化的案情、纷繁复杂的利益纠葛、甚至利益诱惑,仅靠“职业行为规范”不能全面完成法律从业者维护美德的任务,提升法律人内在道德品质才是根本,才能在职业中体现人性的良知,获得“心灵的习惯”;而同理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实、值得信赖、正直、热情和投入、勤奋 ,判断、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都是法律职业美德的代码。
三、对同学们的三点建议
同学们,在你们毕业离别之际,我还有三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一是当你事业精进的时候,要怀有常人之心,如果你是一名律师,请你还保有做些法律援助、扶助弱者的情感;
二是在今后的职业、生活中,可能是一帆风顺、前程似锦,但也可能有种种的不如意,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这时请你们有些定性、参透些人生,放下包袱寻找继续前行的路;
三是善待善意地对你提出批评的人,在这个多追求“精致”的当下,如有人如此,则可能是出于对你的大爱。
同学们,在你们即将离校之际,我向你们献上祝福,也希望你们能常回母校看看,期待在创建法学院新辉煌的历程中也有你们的一份力量。
文字:季立刚
编辑:金丽丽
校对:尉一蔚
审核:钟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