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新闻
  • 首页  学院新闻
    • 2025.03.17
      2025年3月14日,复旦大学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陶建平见证签约。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杜宇,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陈春兰代表签约。签约仪式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赵文斌主持。首先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顾莺介绍双方合作情况。顾莺主任回顾双方以往的重要合作项目,展示了双方坚实的合作基础,并期待未来在课程教学、实践实习、数字检察、涉外检察、人工智能等司法前沿领域深化合作,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资源共享。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黄翀,二分院第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小青,复旦大学法学院刑法学教授汪明亮,法学院法硕中心主任、刑法学副教授袁国何分别从检察实务课程开设、数字检察工作、人工智能等司法前沿问题的合作研究方面发表看法,充分展现了双方在教学课程共建、课题研究、学术资源共享等方面的高质量合作成果。陈春兰副检察长在交流中提到检察工作的发展问题,希望通过与法学院的合作,借助专家力量,加强民事检察、行
    • 2025.03.13
      3月4日,法学院党委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在廖凯原法学楼202会议室举行共建协议签约仪式暨学科交叉融合研讨会。双方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教师代表等出席活动,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传轩主持会议。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法学院党委书记赵文斌致辞并见证签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顾宁、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钟妮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协议。赵文斌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的到访表示欢迎。他指出,此次签约是落实学校第十六次党代会部署、助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次共建将回应广大教师需求,搭建学科交叉融合与有组织科研的机制化平台,为跨学科交流提供更加长效、便利、丰富的结合点,促进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转型创新,助力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王新对法学院党委的邀请表示感谢。他表示,党建工作应引领中心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展开,推动智算技术在亟需落地的应用场景中精准赋能,更高效地惠及社会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实践启示我们,唯有打破学科壁垒,方能回应数字时代的复杂命题。此次共建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协同、服务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期待双方形成“1+12”的聚合效应,携手为建设“
    • 2025.02.14
      近日,第十二届“上海社科新人”(2022-2023)入选名单正式公示,复旦大学法学院赖骏楠教授成功入选。这是对赖骏楠教授学术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复旦大学法学院在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赖骏楠教授长期致力于法律史、比较法以及法学理论的研究,其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广泛声誉。他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主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赖骏楠教授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也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此次入选“上海社科新人”,既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认可,也彰显了复旦大学法学院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复旦大学法学院作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镇,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法学人才、推动法学理论创新为己任。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国际视野开阔的师资队伍,致力于为国家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法学院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像赖骏楠教授这样的优秀青年学者,为法学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赖骏楠教授的入选,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骄傲。学院将继续支持青年学
    • 2025.02.07
      法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法律人才、服务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亟须加快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面对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复旦大学法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聚焦“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以法律实务课程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法学教育创新,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复旦样本”。
    • 2025.01.23
      今年,复旦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这一辉煌时刻。120年,恰似一年的12个月份,循环往复,见证着复旦的成长与变迁;又似一天的12个时辰,不舍昼夜,记录着法学院的奋进与拼搏。我们总结了12个板块工作,恰似12扇窗口,为您全方位展现法学院2024年重点工作,邀您共鉴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