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服务
  • 首页  师生风采  综合服务
    • 2021.12.10
      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第十九届“贸仲杯”(CIETACCUP)国际商事仲裁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以下简称“贸仲杯”)线上圆满落幕,共有来自75所国内外高校的800余名选手报名比赛,由200余名中外仲裁员、律师和学者担任评委,得到众多国际知名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的大力支持。参赛队数、队员人数和比赛场次数为历史新高,整体赛事水平不断提高。复旦大学代表队在本届贸仲杯中力压传统强校,荣获团体二等奖,并入围优秀文书奖名单,王宇扬获“突出贡献奖”。延续了复旦大学代表队近年来参加该项赛事的优秀成绩。贸仲杯”是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组织的年度模拟仲裁竞赛,使用WillemC.Vis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Moot赛题,全英文进行,由国际资深仲裁员、国内外知名律师、学者等专业人士组成模拟仲裁庭,参赛选手分别代表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进行陈述、答辩和辩论。自2000年创办至今,“贸仲杯”已打造成为国内仲裁赛事的第一品牌,一年一度的“贸仲杯”也已成为国内仲裁法律界的一大盛事。历届复旦大学代表队在贸仲杯和VisMoot系列赛中均有不俗表现,积累了宝
    • 2021.09.18
      2021年9月17日下午,复旦大学法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江湾校区廖凯源法学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由于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法学院严格遵守学校防疫规范,将开学典礼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当日,法学院党政领导、部分教师代表、老生代表、2021级新生辅导员及约200名本研新生代表出席了本次典礼,其余本研新生则在邯郸校区分会场、宿舍等场所观看现场转播,线下与会人员全程佩戴口罩、隔位就坐。典礼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学生党总支书记钟妮老师主持。下午4时许,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庄重的国歌声后,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首先分别宣读了书院导师和新生辅导员名单并颁发聘书,本研学生代表为他们献花。今年,法学院共有12位资深教师担任书院导师,与本科新生的配比达到1:10,在全校范围内名列前茅。导师和辅导员将成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领路人和陪伴者。法学院副教授、青年教师班天可老师代表法学院教师寄语新生。班老师具有丰富的海外留学经历,熟练掌握中英德日四门外语,钻研民商法领域,曾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他以“永远不要低估自己”为题,与同学们分享自己从事教学的所思所想。班老师说
    • 2021.09.18
      与自己不同的人,我们如何相处与自处?法学院院长王志强教授各位同事,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复旦大学法学院,热烈欢迎442名2021级新同学加入复旦法学院。因为疫情影响和防疫要求,今天有一些同学还未能到校,许多同学不能在现场参加开学典礼。不过,无论境内境外、线上线下,从此大家都会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复旦法律人。同学们在过去一年多的特殊情势下坚持学习,以良好地状态实现学业的进展,值得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为大家点赞!来到复旦和法学院,你们一定满怀骄傲和成就感,同时也会充满期待和好奇心。即使本科已经就读于复旦和法学院的同学,也要面对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入新的班级群体。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不是学业问题,而是一个更朴素的问题:面对可能与你如此不同的周边人群,大家如何愉快地共处?从小处说,这个问题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没有住校经历的同学,生性怕冷的你可能要面对一个空调打到20度才能存活的室友。从大处说,世界和中国所经历的变局,阶层分化、思想多元,日益挑战、动摇、甚至一定程度上已摧毁了大家此前习以为常的许多共识,一言不合的互撕升级、退群散伙,各种小船说翻就翻。个人如此,国家亦然。
    • 2021.09.18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法学院副教授班天可老师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复旦大学法学院的教师班天可。很幸运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发言。每年这个时候,各年级新生汇聚一堂,意气风发,光彩夺目。正所谓“九月正午的阳光,都没你耀眼。”然后,大家被赞许、被鼓舞,心里美滋滋的。当然,今年也不例外。上周尉老师找到我,让我给新生致辞。按照惯例,据说是要推辞一下的,但是我完全没有推辞的意思,因为我迫不及待想跟各位讲几句,表达我的激励和期待。我想讲的主题就是——“永远不要低估自己”。这句话有两层涵义:一是在能力、潜力上不要低估未来的自己,要给自己设定更崇高的人生目标;另一层意思是不要低估现在的自己,要在境界、品格上给自己设定更严格的要求。人有着无限的潜力,这些潜力可能超越你的想象,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潜力,取决于你的意愿。在你步入复旦校园和法学院讲堂之前,你已经成功发挥了部分的潜能,这部分可能在你的所有潜能中占比非常之小,但足以使你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此时,你需要意识到,你还有更大的潜能有待发掘,去完成更大的事业,同学们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充分的想象力。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们见过很多这样的同学。
    • 2021.09.18
      你好,复旦的力量法学院2020级法学硕士徐仁进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新同学:大家好!我是2020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徐仁进,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在校生代表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在校生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跻身百年复旦的星空。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力量”——“复旦的力量”。通往复旦的旅程是一场长跑,是艰辛的、是不易的。尽管每个复旦人的道路并不相同,有些复旦人走的可能是相对平缓的大道,但是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不流连于沿途的诱惑和一时的安逸,坚定前行的目标;有些复旦人走的可能是相对弯曲的小道,但是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朝着远方的目标大步前进;有些复旦人所面临的可能是一片荒野,但是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他们开垦自己人生新的道路。这种力量可能是父母亲友的爱和期待,可能是内心的理想和信仰,也可能是单纯想要证明自己的不甘。但无论过去的你力量源于何处,今天的你们跨越五湖四海来到了复旦,“复旦的力量”将指引你们翻开人生新的篇章。复旦有力量,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回忆他的母校北大所提到的那样,“作为一座学府,可珍贵之处并不在于外在的华美,甚至不在
    • 2021.09.18
      奔赴无限可能,追梦强国一代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郑硕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法学院2021级本科新生郑硕,毕业于上海市七宝中学。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在这里发言。初来复旦,尽管时间不长,但我已经能够感受到独属于这片土地的温度。步入校园,丰富的迎新安排让我感受到家的亲切,一个崭新的世界就此开启。日月光华揽入怀中,烟霞灿烂为我底色。与伙伴们徜徉在复旦园,每走一步,欣喜便多涌上一分,她不再是“别人口中的复旦”而成为了“我们的复旦”,此刻在我们脚下的不仅是路,还有着关于未来的一万种可能。通过高考披荆斩棘,我们来到了这座向往已久的巍巍学府,“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成绩与积淀铺就了通向复旦的路,但明日种种取决于今天的自己。大学的学习生活看似自由,也考验着我们的自知、自律、自觉与自省。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我始终坚信在复旦园的生活有着N种打开方式,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尝试:参加团学组织为师生服务,报名社团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外出实践考察开拓视野,国际交流体验多元文明。复旦为我们搭建广阔平台,提供丰富机会开启多彩的大学生活,生长出一个充盈的灵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2021.09.18
      热爱之事业,向往之生活法学院2021级博士生林宸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2021级环境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林宸宇,很荣幸今天能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其实对于复旦法学院来说,我已经不是个新人了。我在法学院度过了毕生难以忘记的本科时光,最后通过第一期卓博计划,作为直博生,选择继续留在复旦攻读环境法方向的博士学位。因此,过去两个月,有一个朋友一直在和我讨论她毕业后是否应该读博的事情。她十分优秀,绩点名列前茅,也热爱阅读、喜欢写作,对学术也有些兴趣,在我看来她完全有能力可以克服博士期间的困难。但她却在过去两个月,因为这个问题辗转反侧、常常失眠。我与她谈过许多次,一开始我以为,像其他人一样,她只是认为卓博计划机会难得,而未来的导师学识渊博、待人真诚,但同时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具有学术潜质,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下来、顺利毕业,才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但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她的症结在于,她并不知道自己未来向往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模样。在座的各位同学,不管你处于哪一个年级,或许都可以问问自己,当你踏出大学这座象牙塔,你希望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呢?其实每种选择都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我见过几乎天天加
    • 2020.09.25
       为帮助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增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
    • 2020.09.23
      为帮助2020级研究生更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找准新定位并增强归属感,9